photo 3ec5abe8-497d-41af-a7dd-29050aea8f7e.jpg

“民间组织・议会斗争・民主人权”论坛 ——人民之友工委会12周年纪念

Wednesday, October 30, 2013

沙砂真的独立过?

  沙砂真的独立过?

作者/来源:蓝中华 /《当今大马》专栏
malaysiakini.com/columns/245224

【编者按语】这是一篇在我国当前民主人权运动中见解独特的好文章。作者简明扼要提出了砂沙两个地区人民沦为新殖民统治的历史事实和理论观点,让读者从而深刻了解上个世纪中叶砂沙人民提出民族自决权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让我国民主人权运动者深刻思考砂沙人民反抗巫统霸权的新殖民统治的曲折性和特殊性。


马来西亚成立前,马来亚、沙巴、砂拉越和新加坡分属不同的政治实体,但都属于大英帝国的殖民地。马来亚于1957年从英国人手中获得独立,那沙巴和砂拉越在参组马来西亚前,是否曾获得独立?本文不讨论新加坡,因它在1965年取得独立后,即与沙砂情况不同。

当今现实状况是,由国阵控制的联邦政府就否认沙砂曾获得独立,但一部分沙砂本土人民认为两州早已分别于1963年8月31日和7月22日取得独立。两个不同的政治立场,使回答上述问题的努力将成为非常敏感。

但是,这道问题又必须获得解答,毕竟这涉及了沙巴和砂拉越的历史定位,乃至两州对马来西亚联邦的看法和情感归属。在回答上述的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搞清楚何谓独立,独立的定义是什么,接着才能解答问题。

主权概念17世纪成型

独立有多种层次,也有不同的定义。

独立,正如其字眼所表达的,就是一个国家,或学术上的政治实体 (Political Entity),取得完全的独立自主自治,无论在任何一方面的事物,都不受到任何外国的干预和支配。打个比喻,一个独立的A国,可以制定法律 限制国人吃饭,替A国人民打抱不平的B、C、D或E国却无法干涉,只能眼睁睁看着A国人民不能吃饭,只能吃麦片或面包。一般上,独立的国家等同于拥有无可争辩的自主权或主权。

从国际关系学说来看,现代意义的主权概念形成于1648年。在这之前,欧洲国家与国家的之间的关系不处于平等的状态,互相干涉对方的内务,特别是宗教事务 是等常事。由于对宗教事务的安排不满达到沸点,加上西班牙、法国、丹麦和瑞典对获取新领土野心,以及大国之前的平衡博弈游戏等因素下,本来由新教徒和天主 教徒之间的冲突,演变成欧洲大国之间的全面战。

这场史称为“30年战争”的争端的涉及方计有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英国、法国、匈牙利、普鲁士、丹麦、鄂图曼帝国和瑞典等等。战争结束后,参战方在 1648年缔结了史称为威斯特伐利亚条约(Westphalia Treaty)。该条约确认:一、主权成为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利;二、每个国家是对等的;三、互不干涉对方内务。

这三个原则成为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石,并持续至今天,甚至成为联合国宪章的最主要一部分(参见《联合国宪章》第二条)。

所以,独立意味着某国取得了上述三个原则的状态,而取得独立则有千百种方法,主要分为法律上、情感上和事实上的独立。

诸种独立的形式

法律角度而言,两个或多个政治实体签署了各种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确定一个政治实体取得无可争辩的主权,独立成国。基本上,两方或多方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 的独立协议,是不需要得到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批准。当然,若获得外国的承认和认可将是锦上添花,可巩固其独立合法性。

一般上以和平方式脱离前殖民宗主国的新国家,以及一个国家解体成几个国家,都是以此种方式获得独立。譬如印度和马来亚是与前宗主国英国签署了协议而取得独 立;捷克斯洛伐克和平解体成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以及非洲苏丹共和国透过公投,以签订法律形式分裂成苏丹和南苏丹国。

事实上的独立,则有透过武装革命打败殖民者、被外来势力扶持成独立国,以及因内战立国的案例。无可否认的是,即使在立国当初无法受到各方的承认,这些国家在今天的国际关系已取得事实上的独立。

例如,打败殖民者取得独立的国家计有阿根廷和印尼等;由西方国家和北约主导的科索沃于2008年宣布从塞尔维亚获得独立、位于高加索的阿布哈兹和南奧塞梯 被俄罗斯于2008年承认为独立国家。至于因内战立国的最佳例子是台湾,其是不折不扣的国家,所享有的主权与管辖权与一般国家无异。

必须说明的是,成为联合国成员并不是独立建国的条件之一。欧洲的瑞士独立建国数百年来从未成为联合国成员,直至2002年才申请成为会员;梵蒂冈于1929年立国后,迄今也不是联合国成员。瑞士和梵蒂冈不成为联合国成员无损它们是独立自主国家的地位。

情感上的独立则较难于衡量,但主要体现在某个地区的人民在某国内,因为文化的差异,以及政策上的歧视和双重标准,经常会导致某个地区的人民在感情上无法认 同其中央/联邦政府为宗主国,感觉其居住的地区应独立成国。最好的例子是,英国的苏格兰和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以及近代开始发酵的意大利威尼斯和日本冲绳的 独立运动。

无法避免英殖民政府干涉

回到本文的问题,即沙巴和砂拉越有否独立的疑问时,我们有必要一一检视沙砂是否符合上述的条件。

实际上,在1963年7月22日至9月16日之间,沙砂不曾获得无可争辩的主权,其外交、国防,甚至是财政和内政都无法避免英殖民政府的干涉。历史记载英女王透过驻地总督对砂沙的统治持续至1963年9月15日,而不是止于7曰22日或8月31日:

英国驻砂总督砂拉越州元首
1960年2月23日 - 1963年9月15日Alexander Waddell1963年9月16日 - 1969年3月28日Abang Haji Openg
英国驻北婆罗洲(沙巴前称)沙巴州元首
1959年 - 1963年9月15日William Allmond Codrington Goode1963年9月16日 - 1965年9月16日Datu Mustapha Datu Harun

由此可见,在9月16日之前,沙砂与英殖民政府不处于对等的位置,在行政安排上,英国驻沙砂的总督是说了算的人物,主权还是掌握在英国女王手上。

那1963年7月22日和8月31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当地的人民认为砂拉越和沙巴在当天取得了独立?

根据记载,7月22日,英国驻砂总督委任了刚赢得1963年4月至6月地方议会选举的Stephen Ningkang为侯任首席部长(Chief Minister Designate),以组织地方议会政府;8月31日, 英国驻北婆罗洲总督委任了Donald Stephens为侯任首席部长,以组织地方议会政府。

对当地人民而言,这两个日子是非常重要的一天,毕竟是当地人首次当上行政长官,历史性的自己人管自己人,甚至部分文章用上了沙砂取得自治的字眼。这也是部分沙砂人民强调的,即当地人各别当上两州的行政首长,并取得了自治,其意义不亚于独立。(注1)

不过,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英国官方文件(请看Malaysia: British Documents On The End Of Empire by A.N. Porter, A.J. Stockwell and S.R. Ashton (Nov 26, 2004) )使用侯任首席部长(Chief Minister Designate),而不是首席部长(Chief Minister)的职称。两个词语的差别在于前者为具有过渡/候任性质的职位,后者是完整的职位。其意义在于,侯任首席部长肩负着领导临时政府(尽管绝大部分高官仍然是英国人),直至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日,之后就名正言顺成为首席部长。

其二,Stephen Ningkang和Donald Stephens都是被英国总督委任。了解到英国总督是英女王在当地代理人的事实,两者受到总督的委任,即意味着两者接受英女王的委任,也接受英女王仍然是沙砂的主权掌握人的事实。简单来说,当时的过程是,英女王是沙砂州的主人,她授权驻当地总督委任了两人负责州行政事务,而这项委任没有受到任何一方的质疑。

以上的历史事迹似乎都指向沙砂未曾取得独立的事实,而自治日也只是在英女王授权下进行的行政长官委任仪式。

检视马来西亚协议内容

再者,有一个更重要的文件阐明了在1963年9月16日前后的沙砂主权状态。由英国、马来亚、新加坡、北婆罗洲和砂拉越代表于1963年7月日在伦敦见证签订的《有关马来西亚协议(附加条款,包括沙巴、砂拉越和新加坡州宪法、马来西亚移民法案,以及马来亚联邦和新加坡政府之间关于共同市场和财政安排的协 议)》,或简称为《有关马来西亚协议》,这是成立马来西亚的基础法律文件,第4条指出:

“英国政府会采取适当和可用的措施,以确保英国国会拟定自马来西亚日起,英女王将放弃对于北婆罗洲、砂拉越和新加坡的主权和司法管辖权的法令,使有关被放弃的主权和司法管辖权依据本协议转移至协议内的附加宪法文件。”(请点击

简单来说,该协议阐明在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日)之前,英女王是北婆罗洲、砂拉越和新加坡的合法主权掌握人。在马来西亚日后,英女王放弃对上述 三州的主权和司法管辖权,并依据协议的规定移交给以国家元首(Yang di-Pertuan Agong)为代表的马来西亚联邦。

这进一步证明了无论是在事实上或法律上,沙砂不曾独立过,其主权充其量不过是从英国人手中转移至以马来西亚国家元首为代表的手中。

被矮化为州属

在过去的50年,虽然沙砂贵为参组马来西亚的一方,但在马来西亚成立后,备受以半岛马来亚为主的国阵政府忽视、资源被掠夺,以及地位被矮化成为13个州属的行列。

我曾在2013年9月1号《火箭报》撰文,当《20点协议》、《18点协议》精神被联邦政府侵蚀之日,就是沙砂被忽略和歧视之开始。(注2)

两项协议的第一点阐明沙砂承认伊斯兰教为联邦宗教,但沙砂不设立州宗教。迄今,砂拉越在宪法上仍然维持没有官方宗教,惟沙巴于1973年9月27日修改州宪法设立伊斯兰教为州宗教,违反了协议共识。

其次,第十三点阐明,沙砂的行政首长职称是总理(Prime Minister),惟马来西亚成立时,其职称改为首席部长(Chief Minister)。

其三,第十八点指出,沙砂的元首称为Yang di-Pertua Negara。在加入马来西亚时,沙巴元首维持此称呼,而砂拉越元首已改成Yang di-Pertua Negeri。两个称呼之间的差别是,Yang di-Pertua Negara具有自治邦元首的意义,而Yang di-Pertua Negeri则如没有马来统治者的槟州和马六甲的州元首般,自治意义比Yang di-Pertua Negara低一个层次。无可奈何的是,这个超然的元首职称在1976年8月27日被Yang di-Pertua Negeri取代,代表着沙巴被矮化成为13个州之一。

与此同时,联邦政府于1966年以紧急状态名义接管砂州政府,于1970年在沙巴开始推行恶名昭彰的身分证计划,并于1994年3月策动沙巴执政党议员跳槽,导致团结党政府倒台的事件,皆加深了沙砂对联邦政府的不满感觉,特别是身分证计划,使沙巴人民认为联邦政府出卖了当地人的权益。

行文至此,正如上述提及的,事实上或法律上不曾取得独立,并无法阻止人民产生情感上的独立,尤其是当面对中央/联邦政府的歧视和忽视情况下,更会驱动人民重新审视建国的初衷,以及值不值得逗留在某国的问题。

注释:

1.  Musrray Hunter,Sarawak’s “Independence Day”以及Dama Chin,What is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22 July 1963? (part II)
2.  本文相关部分内容摘自该文章。

【作者简介】 蓝中华,大学本科修宇航工程系,25岁前曾经对物理研究有兴趣,其实现在也依然喜欢物理学,25岁后对社会科学萌生强烈的好奇心,遂在马来亚大学取得战略与国防研究系硕士,现仍在恶补社会科学理论基础。

共同推动公民社会组织及其发展

共同推动公民社会组织及其发展

作者:再益卡玛鲁丁(Zaid Kamaruddin)
译者:洪佩珊


【编者按语】本文是马来西亚行动方略联盟代表再益卡玛鲁丁先生,应邀在2013年10月20日人民之友工委会为庆祝12周年纪念而在柔佛州古来新国泰酒楼举行的“民间组织•议会斗争•民主人权”专题论坛上所发表的论文全文(中文翻译)。

1.0 概述

自由主义是当今的主导思想。它相信人本来是善良的 ,因此制定的制度大体上是基于自由及更少控制的考虑。自由主义的基础是:

   1. 公民国家: 由公民选举代议士组织政府
   2. 笃信宗教的宽容忍让
   3. 必须执行与遵守法律的精神
   4. 政府是一个必需存在的恶魔
   5. 公共意志支配下的自由
   6. 自然法和经济:自由放任主义原则
   7. 人权学说
   8. 对于进步的信念

虽然这些基本的思想起源于18世纪,它们在今天奉行的制度中仍然根深蒂固。尽管过去几个世纪都有变化,大体而言,我们仍然有一个政治以民主、经济以资本主义(或称市场或开放经济)、社会文化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制度。

2.0 对自由主义的一些观察

自由主义制度的有效运行,决定在人性本来善良以及制度内部的固有平衡的基础上。但是,两者都是令人怀疑的。

人的善良本性,并不是在教育和社会制度下养育出来的。其实,我们可以感觉到人们不喜欢“有道德”的事物。伦理也不能取代道德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因此,我们要怎样面对诚信普遍丧失与社会病态丛生的问题呢?我们的社会最终不得不依靠立法和执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巨大资源消耗在执法、司法和刑法机构上,我们的社会仍然不是安全可靠的。

民主的国家设立了一个检查和制衡的机制。首先,我们实施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的分离或分开,这是“公平正义”(Justice)的重要保证。实际情况显而易见,三权各自独立(即所谓“三权分立”)是难以实现的,而行政权支配或影响其他二权即立法权和司法权,却是容易办到的事。

我们也许有政府和反对党,但是,这并不一定保证健康的辩论或严格的监察,这是因为掌握多数议席的掌权者总是有自己的一套执政方式。如果我们面对一个“挂起的议会”(原文Hung Parliament,也有人译为“悬浮议会”,这是英国政治学中的一个术语,就是无任何党派赢得下议院(House of Commons)650个席位中的大多数席位;作者在这里援引这个术语是指无任何党派赢得马来西亚国会222个席位中的大多数席位——译者注),我们可能会瘫痪。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资本对于社会所展现的威力。竞争理应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而消费者理应是扮演制衡的力量。然而,显而易见,要驾驭那些拥有资金甚至超过国家年度财政预算的大财团,并不容易。资本自由地流动于全球,国家与法律监督在这方面跟不上步伐。立法往往只是造成伤害后的一个补救措施。

作为 “第四权” 的媒体应该扮演重要角色。可是他们鲜少站在人民那一边,而是更多为其主人服务。互联网的出现给了人民一线希望。

3.0 公民社会组织的角色

公民社会组织是人民最亲密的盟友。其积极(活动)分子一般上较为无私和秉持原则,可以代表人民说话,他们可以扮演社会改革的重要角色。在海外,有些国家的公民社会组织成功把独裁者拉下台和改革了原有制度。虽然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别人当了国家领袖,但公民社会组织所起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即使他们没有酝酿革命,他们还是可以救济或服务有需要的群体。他们可以选择主张正义、自由和良好施政(服务管理、诚信、问责制和透明度)。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民间组织,社会也变得更有组织性。而捍卫我们的权利显得更为重要。

公民社会组织经常面对的问题是组织不够庞大及没有足够的资源。它们之中许多是关注单一课题的组织,许多是代表单一社区、群体或单一思想、理念的组织。甚至有些公民社会组织是由某些政党成立或成立来支持某些政党。这种情况会导致各自的努力完全泡汤。

无论如何,提升我们的组织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建议:

1. 设立一个新的思维模式,站在一个政治家和马来西亚人的角度去思考,为彼此相互的共同利益而奋斗。

2。加强组织 - 明确说明有关组织的价值、角色、目的和策略。

3。为组织定位 - 中庸、以原则为中心(和平、正义、自由)。

4。与他人建立关系(接触、认识、建立信任),团结与合作。

5。塑造一个良好的组织形象,良好的活动纪录。

4.0 合作途径

组织间的合作提高了效益。以下是近年来公民社会组织成立的其中一些较有突破性的联盟(名单并不详尽):

1。反贪污运动(Gerakan Demokrasi & Anti Korupsi,简称GERAK) — 在1998年时任副首相安华被开除之后成立。这联盟由时任伊斯兰党主席领导,成员包括了行动党、人民社会主义党及很多的公民社会组织。在美乐华花园(Taman Melewar)举行的推介礼缔造了在该地点有史以来最多群众出席及筹获最多款项的集会。这也许也为替代阵线和民联铺了路。

2。 废除内安法令联盟(GMI)— 此联盟是由非政府组织和政党联合组成,但主要由非政府组织推动。这是一个在非政府组织中营运最久的联盟。它在废除《内安法令》的斗争中,应记一功。

3。净选盟2.0 — 最初净选盟由政党成立,之后由非政府组织营运。在吉隆坡推动了两个非常大型的和平抗议。旅居国外的马来西亚人也协同在世界各地展开抗议行动。

4. 马来西亚行动方略联盟(行动方略)— 一个由 25个非政府组织组成的联盟,其特点是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和跨越地域边界。它是马来西亚的一个缩影,一个以《15点宣言》为基础的有结构性的联盟,也是一个寻求建设性方案使马来西亚变的更好的联盟。

5. 反跨太平洋伙伴协定行动阵线(Bantah TPPA)此阵线于今年成立。

5.0 行动方略的经验

大多数联盟,是为了宣传某个特定课题或为了应付某个特定威胁而成立的。但是,行动方略的成立作为一个联盟,旨在解决广泛的众多的课题。

行动方略主席陈友信先生,在行动方略2013年会员大会的开幕演讲中总结了行动方略的经验:

 “我们的联盟是极其特殊的,因为它不是在受指示下成立,也不是为单一议题而奋斗。我们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马来西亚”而结合在一起。我们的组成正好反映了马来西亚的多元色彩,包括族群、宗教、意识形态以及地理分布的多元。行动方略联盟当中,不论是大社团和小组织、富裕者和贫困者、男性和女性,我们都一律欢迎,因为每一个团体都可以根据本身的能力作出贡献。

我们的《15点宣言》指引前路;我们的章程规范我们的操作;我们的客观性、公平与正义感强化我们的行动。我们的团体得到许多人的祝福,他们能够跨越小我,为大我的共同目标而奋斗。因此,我们的会议和会务具有生产力,还有许多愉快的活动。

在这一年来,我们发现到凡是对所有人有利的,也明显的对于我们个别人以及我们的族群有利。对于某个族群有利的,也同样可以让所有人受惠。我们也发现到,如果能够结合众力处理某个族群关注的课题,我们将取得更大的成果。

我们学习到相互了解的重要性,包括我们的好恶、关心的重心、忧虑以及让我们兴奋的事项。我们接下来的行动是将这种相互了解扩大到我们的区域。如果马来西亚行动方略能够有效运作,那将是对我们国家的巨大贡献。

行动方略是为公民社会而运作。我们不是为了获益,而是提供服务。对于人民的需求,我们更加接近,而且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如果政治会造成分裂不和,那我们就可以成为促成团结和谐的因素。”

6.0 结语

公民社会组织在社会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一个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可以是一个有利于社会的第三股势力。以联盟的形式运作将提高其有效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方略联盟《15点宣言》

马来西亚行动方略联盟宣言《打造一个更美好的马来西亚》

马来亚于1957年宣布独立并在1963年组成马来西亚。建国以来,我国已演变成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各族皆在多个领域取得良好的发展。

多年来,各族先贤曾为国家作出贡献、各族之间互相宽容及谅解,才能让我们的国家迈向稳定、 进步与和平的发展,并获得人民崇敬。

为了迈向进步,国家应在和平、公正、公平和自由的基本原则上发展,并跨越种族、肤色及信仰的鸿沟,才能展望未来。因此,我们应珍惜宪法赋予人民民主自由的权利,在公平及正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

我们致力在以下领域提升工作及倡议改革:

一、良好施政

在公共领域、私人机构及民间组织倡导良好治理、问责制、透明度及对抗贪腐。

二、政治

政治应为国家及人民服务。国家必须通过一个干净、公平及自由的选举,推选具备公信力的管理者,严守党政分离的原则。

三、司法机关

确保司法机关的独立性。

四、联邦制度

联邦政府下放政治及经济权力,让州政府在掌控资源上享有更充分的自治及自主权。

五、地方政府

推动各级选举,提升地方政府、县市、乡镇等层级的政治参与。

六、公共服务领域

公共服务领域须具备高水准的效率、专业以及公信力,以赢取人民的尊重和信任。

七、经济

推动经济须以民为本,确保环境的永续发展。主张资源共享、消除贫困及区域发展不均等边缘化课题。任何措施、行动都应不分种族,根据需要来分配。

八、环境

致力推进环境正义,打造一个自然和谐的社会,促进经济及社会的永续发展。

九、教育

构建一个全面性的教育制度,培育正直的有识之士;政府应在法律、政策和行政等方面,确保各源流母语教育的平等地位、公平对待及发展各源流学校。

十、妇女权益

在国际公约的原则下,通过消除性别歧视和刻板偏见,让 妇女在国家建设中享有实质平等(substantive equality)的机会及地位。

十一、原住民权益

重视原住民的土地权及资源拥有权,确保他们的文化可以自由发展。

十二、文化

尊重文化多元性,鼓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十三、宗教

秉持宪法赋予宗教自由的原则,促进各宗教群体之间的谅解与和谐。

十四、媒体

提供媒体更大的言论自由空间,使之有效扮演第四权的角色,监督施政,自由发布客观及负责的资讯。政府应该确保言论自由与资讯近用权(access to information)。

十五、团结

在我国承认多元社会的前提下,倡导平等原则,国民团结必须建立在亲善精神、各族互相尊重和谅解的基础上。

Monday, October 28, 2013

“文化多元主义”不是替罪羊 李光耀献策治不了美国

“文化多元主义”不是替罪羊   
李光耀献策治不了美国

作者/来源:魏峰 /《观察者网》特约评论
在李光耀看来,美国的问题出在了“公民社会的崩溃”。


美国衰退是因为消除了种族歧视?

美国社会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现在这一点连美国人自己也不再否认了。实际上,大多数美国思想和智囊库都在积极寻找病因和药方,甚至不惜低下历来骄 傲的头,听取一些别人的建议。而“美国的伟大朋友”(《华尔街日报》语),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就是这些建议者中的一员。(见《观察者网》5月6日新闻:李光耀:美国公民社会崩溃 个人主义走向极端

概而言之,在李光耀看来,美国的问题出在了“公民社会的崩溃”,而崩溃的根源则在于“‘文化多元主义’侵蚀了美国原有的基本文化”,从而导致了个人主义极端化,导致枪支、毒品、暴力犯罪……等等。即使已经说得如此明白,李光耀还生怕美国人听不清楚他谏言的用意,于是更进一步,赤裸裸提出警告,谓之 “是来自南部的大量移民被改变,还是美国变得更像拉丁美洲”。

任何对美国社会构成的实际现状略有了解者,都能轻易看出,李光耀以为的“美国病”根源在于:美国接受了大量与过去主要来源地不同的新移民,而在社会 基本价值观上,也接受了多元种族和文化互相平等的观念。或者,更简单直白地说:美国接受了太多非纯正欧裔白人移民,也没有对这些少数族裔进行强制性文化洗脑更替,所以,“落后的种族和文化”就拖了美国的后腿。

一个著名政治人物在21世纪,几乎公开的主张种族主义观,确实是惊人的“坦率”。不过对于李光耀,这其实一点也不新鲜。很多年前,他就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就公开承认,自己是美国心理学家赫恩斯坦“钟形曲线”理论(注1)的信徒。而大多数社会学者、人类学家乃至生物学家早都确认,所谓“钟形曲线”理论完全就是种族优越论略加改头换面,只是披了一张伪“基因科学”的皮而已。

当然,仅仅批评他是一个种族主义者,和鼓吹复辟种族等级制社会,对于李光耀和他的支持者来说,并没有多少意义,他们本来就不在乎这种批评,甚至还会声称,这是“敢于说出真相的政治家风范”。不过,可以指出的是,李光耀以所谓丰富的政治经验,给美国提出的建议,其实在他长期绝对控制下的新加坡,也没有真的付诸实施。

其实与美国类似,新加坡也是一个多元种族国家,全国公民人口内华裔占了70%多,其他主要是马来裔和印度裔。从人口比例上说,主要族群的华裔甚至比美国纯欧裔白人的优势更大,但新加坡设立了四种官方语言,并以马来语为国语。在政治上,新加坡创立了集选区制,理由是确保少数族裔能有足够代表进入议会,在社会和经济上,新加坡最重要的组屋制度规定,各组屋内必须混居不同种族家庭,严禁形成单独族群聚居。而在思想言行上,新加坡人都知道,随意批评其他种族很容易就会被指控犯下“煽动罪”,李光耀更是很喜欢送给许多政敌“大汉族主义者”之类的帽子。

事实上,根据新加坡建国以来就一直未有变化的政策,坚持多元文化,保护它们的平等共处是新加坡的立国之本之一,甚至远远早于美国主流社会开始全面接受种族平等观,接受多元文化的时间。很显然,李光耀知道,以新加坡的实际国情,搞种族等级或是隔离制度是不现实的,更不得人心。因此,尽管也有自己打压钳制反对派的私心用意,但在接受多元种族和文化并存上,终究还是顺势而为的。但他现在却建议,美国社会可以且应该至少倒退回民权运动时代以前,对比他反对别国批评新加坡制度时,义正词严的反驳:“不能让别人拿我们的生活去做实验。他们的想法是理论,未经证实的理论”,实在是够讽刺的。

美国现下的问题正是固有文化失控的结果

其实,估且不论科学家和社会学者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数据,仅仅根据美国的历史也可以清楚的看出,李光耀将当代美国个人主义极端化的责任,推给多元种族和文化平等观念的确立,也完全与事实不符。

众所周知,美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极度种族不平等的国家,不光有臭名昭著的黑奴制和种族隔离制度,有排华法案和印第安保留地,甚至是在白人内部,占据社会主流地位的WASP(白种盎格鲁•萨克逊新教徒,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对于其它白人群体的歧视和排挤也是近于公开的。爱尔兰裔和意大利裔早年就被普遍贴上“苦工和集团犯罪嫌疑分子”的标签,排犹思想和行动更是司空见惯,这在描述美国历史的文艺作品中,其实就有相当多的反映。

甚至在立国之前,崇尚个人奋斗,推崇个人英雄就已经是美国(北美殖民地)文化、美国精神乃至美国梦的核心,也是美国引以为傲,一直努力宣扬和传播的主流价值观。美国的选举制度从建国讫今,同样一直是声势倚赖于金钱、形象倚重于作秀。而私人拥枪的权利更是来源于美国1783年宪法原稿的第二条,至今一字未改。

很显然,个人主义等观念在美国盛行,并被奉为不可怀疑的政治正确,远远早于种族平等和多元文化观的兴起,二者间根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实际上,美国主流社会逐渐一步步接受这些观念的历史,也是美国从一个新兴国家发展成为软硬实力都举世无匹的超级大国的历程。无法想象,一个排斥纯种白人以外移民的美国,还能至今保持在全球高科技乃至经济竞争上的领先地位;而一个拒绝承认各种族和文化平等的美国,能够保持当今世界大多数人对其的好感和吸引力。

美国当下的问题,实质是因为近年来最上层的“1%”占有了太高比例的社会财富,让其余的“99%”为越来越少的份额和成功机会而拼命竞争。早年的美国社会有西部开拓、边疆开发的安全阀,可以通过增量的方式,轻易的消化大多数不满因素,之后为了应对大萧条和冷战时苏东阵营的挑战,美国在内部分配上又大幅度的向下倾斜,采取了大量会被李光耀批判的,“给予穷人和有需要的人以支持”的措施,这带来的是美国的鼎盛而非衰弱。

在冷战之后,失去了其它体制的威胁和挑战,以华尔街金融集团为代表的统治精英们再无顾忌,再分配的力度大大减弱,而外部的扩张又几乎达到了顶点,于是,美国财富的分配再度迅速向最上层倾斜,同时社会阶层的流动速度也大大放慢,在这种大背景下,个人主义趋向极端化丝毫不值得奇怪。但这只是果,而非因,而诸如毒品、暴力犯罪的泛滥,更是这种影响的次生品中的次生品了。

但是美国传统文化上,对于个人主义的推崇是根深蒂固的,甚至大多数利益受损的普通美国人,对此也仍然坚信不疑,主流思想和舆论更是不允许“动摇国本”的质疑扩散。所以,通过真正深刻的结构性改革来化解这一波的矛盾,现在看非常困难。历史上,很多社会遇到类似情况时,往往就会试图寻找边缘群体作为替罪羊来转移矛盾视线。二战欧洲的犹太人,60-70年代东南亚的华裔,都是最典型的例子。李光耀把新移民、少数族裔当成美国衰弱根源,通过打压、剥夺他们的利益来讨好主流族裔的建议,其实也算不上新鲜。

锯掉箭杆并不是治伤

李光耀时常喜欢自称是“亚洲最后一个维多利亚人”,这倒确实是一个蛮匹配他的称谓。至少在当代亚洲,确实几乎已经找不出几个人如他一样,以为仍可以将人类社会永远停留在维多利亚时代,社会阶层界线分明、尊卑有序,外表是秩序井然,但实际却冷漠残酷,弱势群体被无情的要求自生自灭,而大多数人民俯首贴耳的绝对服从极少数精英的高压统治。确实,新加坡由于历史、地理和内外环境的特殊性,被李光耀抓住机会,打造成了一个其心目中现代维多利亚式社会的模板,但这种“李光耀模式”甚至在新加坡本身,都已经开始遭到越来越激烈的反抗,更不用说把它推广开去了。

李光耀和崇拜他的人所得意的,无非是新加坡现在是一个富有的地方。但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又占据着两大洋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在人类的历史上,具备这种条件而又不富有的,真是屈指可数。卡塔尔的起点比新加坡低得多,现在人均GDP则还要高一倍,对其他人来说,卡塔尔的经验又有多少示范意义呢?

尤其是,这个模式真的如李光耀吹嘘的那种合理、有效吗?新加坡人均GDP排名甚至高于美国,作为一个单一城市国家,社会管理和扶助弱势群体的难度更远远小于绝大多数国家,但观察者甚至无需深入,走马观花也就能同样在新加坡看到“巨大财富中的贫困”,所不同的是,美国主流至少在表面上还对此表示有所不安,希望有所改观,而李光耀的新加坡,座右铭却是:你无能,所以你活该受罪。如果能套用这种办法,美国现在又何必需要寻找药方呢?

美国内战前的南方蓄奴州,也曾经嘲笑北方自由州既虚伪又混乱,对于下层劳工的剥削有时更甚于奴隶主之于奴隶,因此夸耀自己的文化其实更加宽厚仁慈、社会结构更加稳定安全,连奴隶们只要安份守己,也就没有什么“迷惑和不安”。直到内战结束后很久,世界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片《一个国家的诞生》,仍然企图营造一个田园牧歌式的“美好南方”,当时也确实获得了很多人,甚至大批北方人的认同。但现在正常人都会毫不犹豫的承认,林肯最伟大的功业不仅是保持了美国的完整,更是废除了奴隶制,将美国带上了一条通往世界之巅的正确道路。 确实,如果学欧盟一些国家那样不计后果的滥发福利,固然是不可持续的透支国力,不过新加坡那种只考虑精英利益模式的后果,更早被法国大革命以来的历史一再证明了,此路不通。

注1:其实《钟形曲线:美国社会中的智力与阶层结构》是赫恩斯坦(Richard J. Herrnstein)和政治学者默里(Charles Murray)两人合著的,只是后者根本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所以支持者们经常选择性的将其忽略不提。

Saturday, October 26, 2013

张高丽访问新加坡的真正目的

 张高丽访问新加坡的真正目的 

作者: 曹伯仲  来源: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www.nandazhan.com/zb/zhanggaoli2.htm


中国副总理张高丽上周访问新加坡期间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时留影。这张照片取自新华网,为本部落格编者选作本文的附加插图。

本文作者把张高丽访问新加坡之行,跟新加坡政府急忙抛出“全国洗黑钱风险评估”事件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作出以下的评论,实为本文作者在这个课题上的“一家之言”,值得参考。



  中国副总理张高丽访问新加坡三天,在第三天(10月22日)双方举行了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并且对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进行讨论,共同签署了七份合作备忘录和意向书。与此同时,中国允许新加坡成为人民币境外投资试点。

  从访问结果来看,新加坡是处于获利地位,然而这也是因为新加坡目前经济情况,不得不深绑在中国改革开放列车的现实。从苏州工业园到天津生态园到广州知识园,越多项目出现,新加坡就越来越依赖中国,最终只有俯首帖耳。

  此次张高丽代表中国政府,如此大方给予新加坡优惠,其中必然是新加坡承诺了某些对方提出的要求。在张高丽访问的第二天,新加坡政府似乎嗅到了什么味道,急忙抛出“全国洗黑钱风险评估”,含含糊糊地对洗黑钱作出解释,看起来就像是受到了外来压力而作的急就章,但既然是“评估”“洗黑钱”,那就是承认有“洗黑钱”,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张高丽自然看到了这一“评估”,第三天就欣然举行了双边会议。

  目前,双方合作的苏州工业园正在运作,这个曾经在李光耀偏激情绪下差点泡汤的工业园运作良好,虽然在李光耀闹情绪后仍保留23%股份,但是赚了不少钱。当年李光耀在上海机场看见两个乡镇企业工业园招商广告牌,因为不懂中文,以为是中、新合作的工业园,一问之下,竟然是设在中、新工业园旁边,于是怒不可遏,摔文件夹,开记者会,批评地方与中央政府,放话要退出合作计划。李光耀毫不冷静的举动,将会在签订的合约下付出巨大的赔偿。在他束手无策时,中国副总理李岚清及时帮他解决问题,最终以拥有23%股权为结果。现在苏州工业园成为中新合作的典范,时间已经过去了20年,合约中的30年仅剩10年,不另外开辟工业园是不行了。

  遥想当年新加坡政府参加苏州工业园时,还有人幻想那是新加坡在中国的租界,天真地以为可以在园区内用英文,讲英语,还把新加坡的“食阁”概念搬过去,设立第五波导和第八波导电视收视网,结果是全盘失败,连那位受重用会讲华语的如切区议员后来也证明不是人才。

  天津生态园是第二个尝试,这里的基础设施基本上已经完成,各类厂房和建筑大体上竣工,然而不知何故?目前园区内竟然是工作人员多过居民,许多房屋都是空置,内中玄机,不足为外人道也。据说,园区当局在建设过程中举债巨大,眼下每天必须清还欠款利息,重负难熬,参与合作的新加坡是否也要负责贷款融资,以助度过难关?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许文远在两国经济贸易理事会会议上疾呼天津是一个重视宜居的城市,劝人前往投资,用心良苦。

   一园刚成,一园又起,南方的广州知识园也在起步,这个123平方公里的土地,对新加坡是一个大诱惑,前两个园区一个半成功,一个还未成功,这一个尚无踪影。新加坡一而再地往中国跑,往园区跳,说明了它无路可去,即使眼前是个未知数也要一往向前,没有退路了。

  新加坡已经取代瑞士,成为世界上最佳的逃税天堂,并且成为洗黑钱中心。为了应付国际上的批评与谴责,新加坡政府时常会做出一些动作,为自己洗刷污点,上述的“全国洗黑钱风险评估”以及过去故意提控某些人洗黑钱的做法,是为了缓和外界的质疑与不满。

  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坡政府在对外投资时经常进行投机性的活动,想要以小搏大,一步登天,但往往因此失利,当年投资美国房地产失败的惨痛教训,并不能对其产生警戒作用。也因为如此,它对于洗黑钱乐此不疲,食髓知味,招引的贪官污吏越来越多,可以说达到了不务正业的地步。

  张高丽回去了。10月23日,中国副总理王岐山主持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强调加强和落实巡视工作精神,加强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不能让有问题的人心存侥幸,不能让腐败分子有立足之地。

  新加坡就是一个腐败分子的立足之地,张高丽南来可说是一次国外的巡视。以他的级别,所关注的腐败分子必定有高级别人物,也许就在过去几届政府之中。习、李的反腐打贪决心刚刚起步,十八大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必定会有更大的动作,为了稳定,为了对全国人民有所交代,必须更加严厉进行打贪反腐。打贪反腐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管牵涉何人、何地(何国)都要一查到底,绳之以法。

  正式的国与国合作投资,是双方互利的经贸往来,倘若一方暗中进行非法勾当,那就是带有欺骗行为。我们希望中、新的合作是光明正当的行为,这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中国给予新加坡多处设立工业园,是对新加坡的特别照顾,环顾今日世界,还有哪个国家会让新加坡一而再的得到方便?而新加坡在中国的投资,必须抛弃李光耀的旧思路,不要幻想凌驾别人之上进行往来,而是踏踏实实,真真正正去进行。要改变原来的态度,新加坡政府必须对其国民展开教育,让他们明白投资的重要性,使他们成为政府的支持力量。 


Thursday, October 24, 2013

“民间组织・议会斗争・民主人权”受到国内数家媒体关注报导 / Liputan Media Terhadap Forum "Pertubuhan masyarakat • Perjuangan berparlimen • Demokrasi dan hak asasi manusia" / Media Coverage on "NGOs • Parliamentary Struggle •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Forum

“民间组织・议会斗争・民主人权”论坛
受到国内数家媒体关注报导

Liputan Media Terhadap
Forum "Pertubuhan masyarakat • Perjuangan berparlimen • Demokrasi dan hak asasi manusia"

人民之友工委会主席团与3位主讲人于2013年10月20日在本工委会12周年纪念论坛暨餐会的合照。
左起:丘光耀、黄贵文、黄德、再益卡玛鲁丁、詹玉兰和朱信杰。


1、《当今大马》相关报导全文——

神化民联等同怂恿成另一魔鬼
丘光耀赞同网民追击缺席事件

作者 / 来源:特约刘伟鸿 /《当今大马》2013年10月21日新闻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244387
505大选落幕后,公民社会与网民大力监督民联表现,但却引来一些死忠支持者的反弹。民主行动党名嘴丘光耀警惕,假若不批判民联的不合理行为,则只让民联迈向腐败道路。

虽然丘光耀身为行动党普通党员,但他认为他的任务是“批判国阵,监督民联”。

他发挥一贯栋笃笑本色,“我相信人类Homo Sapiens 人种拿到权力,就会作怪……但有一天民联拿到三分二(国会优势),我就会像(马华总会长)蔡细历一样,整天去酒店了。”

“我监督民联,是要让民联不容易腐化……但如果我们绝对神化民联,民联所有错误都不可以批评,那么你是怂恿民联成为魔鬼。”

畅谈民间组织议会斗争

最近返马的丘光耀是在昨午于古来人民之友工委会12周年纪念筹款宴会的“民间组织·议会斗争·民主人权”论坛上,回应出席者问题时,这么表示。

该论坛筵开30席,约有300人出席。其他主讲人包括绿色盛会主席黄德、方略联盟副主席再益卡马鲁丁和林连玉基金会署理主席刘锡通。主持人为人民之友工委会主席团成员朱信杰。

由于刘锡通抱恙缺席,因此其讲词由人民之友工委代表严居汉代读。

政党之争乌龟王八打架

丘光耀指出,民联只是人民的载体,以达到推翻国阵政府的目的。

“你不是蚁民,刁民,你是公民。我们政客只是为你打工。”

他引述台湾名作家李敖谈话,指政党之争犹如“乌龟王八”打架,“乌龟强大,我就支持王八,王八强大我就支持乌龟。”

丘光耀的一席话,引起在场出席者哄堂。

针对网民最近抨击23名民联议员没在国会反对通过具争议性的《2013年防范罪案(修正与扩充)法令》,丘光耀大赞网民行为。

他指出,上述批判代表公民社会,监督民选议员是否在议会厅内履行责任。

倡导上街必须瘫痪机制

丘光耀指出,公民社会上街斗争必需打破“上网召集—上街—听演讲—解散”的标准作业程序,因为政府已不再关注此老招数。

相反地,他提出上街斗争需要有瘫痪机制功能,政府才有可能低头。

他举例,香港时任特首董建华在香港面临2003年沙斯危机时,仍强行推动钳制港人自由的《基本法》第23条,引爆50万港人参与回归以来最大型的“七一大游行”抗议。

“当时香港亲共建制派人数比民主派更多,(23条)恶法一定通过……有许多民主派议员在地下电台大骂。”

“突然有位听众说,‘你们议员都傻的,虽然一议员一票,为何不发动群众运动?”

“结果就有50万人包围香港立法议会。我看那班狗官怎样投票。”

七一大游行后,董建华撤回基本法23条法案,并在两年后下台。

因此,丘光耀建议,街头示威需要打破不过夜惯例,更要有组织性,以达到瘫痪机制的效果。

无组织让公民自由发挥

另一名主讲人黄德补充,公民团体应以无组织方式来活动。

“绿色盛会是个没组织的(团体),这都是人民自行了解自己的责任。我们没吩咐,没组织,我们只是给予个理念。”

他指出,上述形式是源于“一人立起”概念,让民众参与反莱纳斯稀土厂活动,包括上月结束的百万签名葬莱纳斯的运动。

但再益卡马鲁丁却认同丘光耀说法,即公民团体需要组织群众,培养干部,让公民继续抗争。

此外,他也表示,公民团体需与政党保持一定距离,以方便监督。

刘锡通也与再益看法相同,指非政府组织必须严守“议政而不执政”的独立性。

“若有任何非政府组织领导人要参与争取执政权,不如脱离组织,一心一意去参加政党。”

“这避免在野党成功执政后,与非政府组织产生利益冲突。”



以公民自由取代民族平等
论者倡新论述争取巫裔票


505大选凸显民联在争取马来选民支持尚有进步空间,民主行动党名嘴丘光耀倡议,民联下届大选的策略应重新包装现有论述,以反击巫统民族主义和保护土著政策的说法。

他举例,华社压力集团如董教总的口号“民族平等”,提供弹药让巫统和《马来西亚前锋报》妖魔化民联,因为民族平等被视为威胁马来特权。

“不是不要讲(民族平等),而是少讲,除非你不打算打倒巫统。”

“你每天都讲民族平等,再怎样大声,只会让(土权主席)依布拉欣阿里和《前锋报》攻击。”

因此,他建议以“公民自由权”来涵盖“民族平等”精神,减少马来人心理所承担的威胁。

团结互助取代精英绩效

同样的,他认为应以“团结互助”取代“精英绩效制”,因为后者是马来人较反感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治国模式。

丘光耀是在昨午于古来举行人民之友工委会12周年纪念筹款宴会的“民间组织·议会斗争·民主人权”论坛上,回应出席者问题时,这么表示。

该论坛筵开30席,约有300人出席。其他主讲人包括绿色盛会主席黄德、大马行动方略联盟副主席再益卡马鲁丁和林连玉基金会署理主席刘锡通。主持人为人民之友工委会主席团成员朱信杰。

由于刘锡通抱恙缺席,因此其讲词由人民之友工委代表严居汉代读。

打倒国阵目的更加重要

在场有出席者质疑丘光耀说法,要求进一步解释时,丘光耀指出,与打倒国阵相比,坚持使用传统字眼,“哪个重要?”

“马来人即使认为(公正党实权领袖)安华多么有魅力,有改革诚意,他们投票时都想一想,还是投不过。”

因此,他再度强调,打倒共同敌人才是重点。

伊斯兰是最受管制宗教

另有一名公众询问最近上诉庭判决天主教周刊《先锋报》禁用“阿拉”字眼,如何影响我国宗教自由时,再益(左图)认为所有民族国家(Nation-state)都没享有绝对宗教自由。

再益也是伊斯兰非政府组织Jamaah Islah Malaysia主席。他感叹,实际上伊斯兰教是受到最多国家管制的宗教。

“比如说,个人或社团不能自行建立清真寺。与其他国家相比,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受到最多管制。”

“再者,我们也不能随便引进国外宗教司。”

受询如何突破非政府组织仍围绕在族群和宗教课题时,再益则指出,最重要的是突出各族和宗教的共同价值。

他认为,假若有穆斯林团体挑衅,非穆斯林团体可以质问对方,该想法是出自哪一可兰经经句?

“让他们(穆斯林团体)去回答问题,而你也可以向有关权威查询。”

“实际上,很多以伊斯兰名义干的事,都不属于伊斯兰。而这也发生在其他宗教。”



2、《东方日报》相关报导的扫描——



3、《南洋商报》相关报导的扫描——



4、《中国报》相关报导的扫描——



5、《星洲日报》相关报导的扫描——




Wednesday, October 23, 2013

张高丽为何访问新加坡

 张高丽为何访问新加坡 

作者:曹伯仲    来源: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http://www.nandazhan.com/zb/zhanggaoli.htm

中国副总理张高丽10月21日和22日应邀访问新加坡,分别会见了新加坡总统陈庆炎、总理李显龙,并与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共同主持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第十次会议、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和天津生态城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图为中国副总理张高丽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会谈之影。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对中国副总理张高丽的这次访问事件,发表了一篇独具只眼的署名文章。以下是这篇评论的全文。

(以上图片取自《新华网》,为本部落格编者所加



习近平和李克强在印尼和文莱没有会见李显龙,更没有借地理之便访问新加坡,令新加坡十分丧气,同时也叫人感到奇怪。

巴厘岛和文莱会议结束后,中国副总理张高丽忽然来访,表面上是为了参加第十次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实际上是否如此?

张高丽10月21日抵达,前一日(10月20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刊载《弘扬嘉庚精神,共筑中华复兴梦》,借集美学校100周年校庆,有意向中国表示友好,仔细阅读该文,竟然是从中国媒体抄袭而来,文中对陈嘉庚称赞有加,对这位曾经被李光耀指责为心向中国的伟人作正面介绍,不是很奇怪的事吗?《联合早报》是政府喉舌,是一言堂代表,突然抛出此文,没得到授意决不敢刊登。

张高丽到来的第二天,《联合早报》抛出《我国将展开洗黑钱风险评估》报道,其中有“加强对敏感政治人物的措施以防止和侦查出贪污所得”的句子。 所谓“政治人物”是指政府官员,这类人卷逃国家财产,纷纷逃来新加坡,而其中以中国政府官员为最多。新加坡的许多高楼公寓,匿藏着外逃的贪官污吏及其家属,这群人躲在这里,住洋房,开大车,不用工作,十分安全舒适。早报既然说“风险评估”,那那么就是承认“洗黑钱”存在。

新加坡政府早已发现洗黑钱这条发财捷径,通过许多掮客到各国设立管道公司,将非法之财源源不断输入本国,其中尤以中国为甚。如果将新加坡银行账目摊开检查,其中有许多是见不得人的黑钱,但经过银行洗涤,黑钱可以公然应用,没有官方的许可,银行是不敢冒此风险,因此所谓“洗黑钱风险评估”完全是做给外人看的把戏。

在张高丽到来的第二天,新加坡政府发表了这份“全国风险评估”,是不是与张高丽到访有关?张高丽此行,中国媒体完全不报道,连片言只字也没有,可见其中玄机。新加坡也感觉不妙,在张访问的第二天,报纸的报道大副缩水,可能是遇上了麻烦。

十八大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坚决反贪打腐的习、李班子将要有大动作,那些躲藏在新加坡的贪官污吏,以及新加坡政府将会面对压力。中国是否会开列贪官污吏及其卷逃的财产数目名单,是否会与新加坡政府谈商引渡条例,这都是新加坡政府将会面对的难题。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对新加坡可说是大开方便之门,继苏州工业园,无锡、天津、上海、广州、四川等等,无不让新加坡私人或政联公司投资创业,相比印度、越南,甚至新加坡的邻国,中国给予新加坡的方便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对新加坡称得上仁尽义至,对经济已经饱和到极点的新加坡是莫大的帮助。

张高丽的访问,凸显了新加坡脆弱的经济基础,不是实事求是的经济经不起实际的考验。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在大国之间应该权衡自己的分量,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情,更不要与大国结盟,而无论这盟约是有形还是无形。张高丽此次访问说“中新是特殊重要邻邦”,已经在潜台词中说出了新加坡让美国驻扎空军和海军对中国威胁的现实。

新加坡对中国的态度,完全是李光耀遗留下来的延续,李光耀向来患有“恐共症”和“恐华症”,其中“恐华症”至今未消。李光耀对中国的崛起十分无奈,又不得不利用中国市场解决新加坡的经济难关。但是由于“恐华症”根深蒂固,以至于他仍然念念不忘到处宣扬英语至上论。就因为李光耀数十年对华(包括一切与中国有关的事物)的偏见,没有坦荡的胸怀,他无法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国家领导人。

据报称,张高丽来新拜会的人有总统陈庆炎、总理李显龙、副总理兼财长尚达曼、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却没有李光耀。过去凡是外国政要到访,李光耀必定会见,以示自己的权威,即使在退下其位之后仍然如此。报纸上的讯息是否应证了外间传说,李光耀已经奄奄一息,无法言语,躺在床上苟延残喘?


俄印中三国构筑国际秩序新轴心?

 俄印中三国构筑国际秩序新轴心?

原标题:俄印蒙总理访华引热议 外媒猜测“中俄印三角”筑国际秩序新轴心

来源:《观察者网》2013年10月23日报导
guancha.cn/Neighbors/2013_10_23_180401.shtml


印媒称,过去10年来,人们高度关注金砖国家(BRICS),但RIC三国组合(俄罗斯、印度、中国)其实从1996年开始就存在了。RIC是率先对冷战后美国主导的单极国际体系提出质疑的阵线。在RIC组合之后,才出现上海合作组织等,而这些组织播下了多极化世界的种子。


正在中国访问的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22日表示,俄中当天签署文件,俄方每年将向中国增供1000万吨原油。梅德韦杰夫借这笔10年总金额达850亿美元的大单强调两国合作达到“全新水平”。同一天,结束对俄罗斯访问的印度总理辛格率团抵达北京,印度媒体称,经济合作和边界协议是辛格访华手提箱中准备的主要材料。龙象熊正在形成新的“权力三角”吗?中俄印三个大国的集中互访刺激了这一遐想。

有人迫不及待地断定:三国正在构筑国际秩序的“新轴心”。更多人则对这一说法表示怀疑,他们透过中印领土纠纷等矛盾看到了一对“困难的伙伴”。“龙象之争”被西方炒了很多年,直到今天有关中印竞争的说法仍不绝于耳。而在中印官方看来,加强沟通与合作正是两国克服矛盾与问题的最佳途径。

《今日印度》22日说,亚洲两大巨人之间的关系或许由于边界纠纷等问题出现“打嗝”,但战略上两国关系正逐步前进。


中方在人民大会堂前举行仪仗队欢迎仪式,欢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


与中国签署一系列协议:俄国外交政策转向东方

“俄罗斯与中国达成油气供应协议”,《华尔街日报》22日以此为题对中俄当天达成的合作进行总结。报道称,在两国寻求加强关系之际,俄罗斯两大能源公司周二宣布同中国达成油气协议。根据协议,全球最大的上市原油生产商俄罗斯石油公司每年将向中国石化新增供油1000万吨,连续10年。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随后表示,这项合同总值约850亿美元。俄罗斯一家独立天然气企业宣布同意连续15年每年向中石油供气300万吨。

俄罗斯《生意人报》称,在中国出席中俄政府首脑第18次定期会晤的梅德韦杰夫22日与中国总理李克强会谈,两国随后签署20余份双边合作文件。双方均表示希望双边贸易额在2015年前超过1000亿美元。梅德韦杰夫还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晤。“俄罗斯之声”以“俄罗斯与中国巩固伙伴关系”为题称,俄中关系可以用各种崇高的语言来形容。从中国对梅德韦杰夫迎接安排中,就可以看出特别的重视,中方在人民大会堂前举行了仪仗队欢迎仪式。双方讨论的合作涉及增加贸易额、扩大相互投资、推进大型能源项目以及扩大人文交流。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晤。

俄新网报道说,梅德韦杰夫与中国网友进行在线交谈时表示,俄中两国在石油、天然气和核能领域的合作发展前景远大。850亿美元的石油合同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说明我们达到了全新的、更高的合作水平”。 他还表示,俄中两国联合建立天津炼油厂,每年将加工1600万吨原油。对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中国的合作,梅德韦杰夫表示,双方基本商定了供气的定价公式。他说:“虽然这个问题比较艰难,但是我们也会很快达成共识,要尽快通过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生意人报》称,俄能源部部长诺瓦克透露,如果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中国方面在今年年底前签署供气合同,俄方在2018年至2020年间就能够开始对华输气,最大供应量可达每年380亿立方米。

在外界看来,能源合作对两国意义重大。美联社22日称,中国现在是增长最快的能源市场,美国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受汽车增加和经济发展驱动,中国今年9月已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渴望获得俄罗斯的供应,这将减少中国对不稳定的波斯湾原油的依赖。中国官方媒体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1.7亿桶石油。俄罗斯《观点报》援引全俄社会组织“金融领导俱乐部”领导人卡西亚诺娃的话说,梅德韦杰夫与中国签署一系列协议可以视为俄外交政策转向东方,这一转变对俄是有利的。目前亚太地区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在欧洲经济衰退对能源需求减少的情况下,俄不可能再从欧洲获利。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与中国网友进行在线交谈时表示,俄中两国在石油、天然气和核能领域的合作发展前景远大。


“中印必须加强合作,没有任何其他办法”

在梅德韦杰夫访华的同一天,印度总理辛格从莫斯科飞抵北京,开始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世界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走近引起的关注更多。印度《经济时报》 22日称,辛格将在23日同李克强举行磋商并共进午餐,晚上还要出席习近平主持的晚宴,这对印度领导人而言是一个殊荣。辛格出发前表示,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和两个规模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印中两国在地区、国际和经济事务上的利益由不断发展的战略环境所塑造,在两国各自发展雄心推动下正出现越来越高的一致性。

“印度总理访俄后展望印中边界协议”,《印度斯坦时报》以此为题称,辛格访问北京预计将签署新的边防合作协议,并敦请中国帮助减少两国之间飞速增加的贸易赤字。这次访问是历史性的,因为这是1954年以来两国总理首次实现年内互访。访问期间双方将签署多项协议,其中边防合作协议包括设立指挥官之间的热线,举行更多会晤等。双方希望以此避免类似年初发生的边界对峙。澳大利亚智库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拉金德拉姆表示,辛格在李克强5月访印后访华,世界两个人口最多国家之间高峰会晤的频繁节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2日,印度总理辛格从莫斯科飞抵北京,开始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

《新印度快报》22日称,对于印中亚洲两大巨人的高层会晤,国际社会正密切关注会谈将释放什么积极信号或者双方将如何讨价还价。印中关系引发关注原因有二。首先,战略人士认为,中国希望改善同印度的关系是对当前国际形势做出的反应,特别是受到美国在亚洲搞再平衡的影响。第二是因为1962年战争留下的历史包袱以及2000公里未划定边界线所产生的安全问题和争执。

“困难的伙伴”,《印度快报》以此为题列举了印中之间的一些问题:两国贸易虽然高达700亿美元,但贸易平衡严重倒向北京;印度与中国的边界问题一直构成挑战,边界军事平衡倒向中国;即便总理与中国领导人一起重振丝绸之路,创建经济走廊,也必须坚决反对中国与巴基斯坦的核伙伴关系。英国《每日邮报》 21日刊发印度前外交秘书坎瓦尔•西巴尔的文章称,辛格先后访问俄罗斯和中国,是在“衰弱的朋友和变强的对手”之间寻求平衡,反映了印度在力量平衡转变的世界中对外关系的演变。香港《南华早报》22日则强调影响中印关系的民间因素:“印度人羡慕北方邻国的经济奇迹却担心其意图,中国人向西望而非向南看。

而在更多分析人士看来,正是因为有分歧,才更凸显两国加强沟通的必要。《今日印度》22日称,两国都高度重视辛格访华。双方将讨论一系列重要事务。印方希望2014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中方能参与阿富汗事务,并将重申中方同样面临在巴基斯坦某些地区接受训练的极端分子和恐怖主义分子的威胁。《新印度快报》说,一些重要的国内因素也在影响中印关系。两国都积极推进现代化,发展经济。双方都认识到保持合作关系稳定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商业周刊》援引印度分析人士塔库尔塔的话说,两国是一种爱恨交织的关系,“即便在两国竞争之际,双方也越来越认识到彼此之间必须加强合作,没有任何其他办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2日表示,中印之间的共识远大于分歧,共同利益大于彼此间存在的问题。


印度总理辛格22日访华。


RIC三国组合:“新的权力三角”

“新的权力三角”,印度《德干纪事报》22日以此为题称,两场背靠背的外交高峰会晤接连进行,先是印度俄罗斯峰会,接下来是印度中国峰会,这凸显非西方大国资源和战略整合背景下的世界秩序变化。文章称,过去10年来,人们高度关注金砖国家(BRICS),但RIC三国组合(俄罗斯、印度、中国)其实从1996年开始就存在了。RIC是率先对冷战后美国主导的单极国际体系提出质疑的阵线。在RIC组合之后,才出现上海合作组织等,而这些组织播下了多极化世界的种子。

韩联社22日称,有分析认为,虽然中印两国在南亚和印度洋展开激烈的影响力竞争,但最近似乎通过沟通和合作化解矛盾的趋势更为明显。中国同时接待俄、印以及蒙古国总理,表明正在通过对北方和南亚的友好活动持续扩大本国的影响力。中国本身的国际影响力就非同小可,再加上外交大国俄罗斯和印度,三国持续扩大在经济、军事、外交领域的共同利益基础,这将构筑世界国际新秩序的轴心。日本《东京新闻》22日称,俄罗斯、印度以及蒙古领导人22日起到中国访问。本月中旬,英国要员也访问了中国。连续不断前往中国访问的背景,可以看成是各国为了强化与中国之间的协作,支撑自身经济。

习近平接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

针对外界猜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问题专家胡仕胜2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俄印三国高层主要讨论的是经济合作,同时也讨论世界安全秩序问题。三国对美欧主导的世界秩序并不满意,都想加大新兴国家在全球的话语权。不过三国与美欧在安全和政治领域的抗衡只是象征性的,迄今为止三国在此领域的合作没有具体例子,毕竟三国份量、体制不一样。

俄罗斯“记者”网站22日题为“龙、象、熊互访”的文章称,上世纪90年代时任俄总理普里马科夫曾提出建立“莫斯科-北京-新德里”轴心的想法,15年时间过去了,这一想法并未实现。但目前三个大国成为了重要的伙伴,实现现代化和不接受单极世界的共同任务将它们联合在一起。俄新网22日援引专家的话说,俄中两国不是盟友而是合作伙伴。

中俄印合作正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却是事实。德国亚洲新闻网站22日说,中国最近广泛开展周边外交,良好的周边关系,有利于中国的形象。韩国《文化日报》称,随着中国强化与俄印两国的关系,亚洲外交版图可能出现重组。


相关链接:

Tuesday, October 22, 2013

俄印蒙三国总理同时访华 日本警惕中国与俄印走近

俄印蒙三国总理同时访华
日本警惕中国与俄印走近

来源: 中国:《观察者网》2013年10月22日日报导


紧盯中国外交的日本媒体发现——今日(22日)印度总理辛格抵达北京时,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蒙古国总理阿勒坦呼亚格竟然也在中国。这是人为的精心设计,还是日程的“纯属巧合”?

21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中俄印日4国学者各有所见,但可以肯定,从月初中国领导人接连访问东南亚到月底三大邻国总理扎堆访华,人们在2013年10月看到的是一个周边外交大提速的中国。


今年5月初,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访问印度

辛格访华被称“重温历史” 印媒呼“罕有礼遇”

22日,结束访俄的辛格抵达北京访问。印度媒体21日对他访华的报道似乎多于访俄。印度智库——国防分析研究所的文章说,这是记忆中印度总理首次在同次出访中接连访俄中,这样做是“聪明的”,同时需要印度拿出聪明的外交。文章说,中印关系近来虽得到很大拓展,但两国深层次的不信任并未减少,两国只是成功地管理好了复杂而困难的关系,没有让分歧升级。

《印度时报》说,辛格访华期间不仅与李克强会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将为他设宴,这是历任印度总理访华时“罕有的礼遇”。《展望》杂志说,印度领导人在边界问题上的诉求是要确保今年上半年中印边防军“帐篷对峙”那样事件不再发生。辛格看上去是想为中印关系打造一个可以确保上行的框架,不论他未来的接班人是谁,如果成功了,辛格就真的为提升印度最复杂对外关系之一做了贡献。

21日,一贯对华偏强硬的《印度时报》仍在说边界问题是辛格访华首要重点。该报称,辛格在出访前表示,会用“向前看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与中国领导人深度探讨历史问题和关切的领域。文章称,种种迹象暗示,印中“也许会”在访问期间签署“边界防务合作协议”。《加尔各答电讯报》说,明年就是印中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周年,辛格此次访华也带有明显的重温历史的味道,他访问的首要目的与尼赫鲁1954年访华时一样——确保边界和平。


2011年,李克强会见阿勒坦呼亚格

中俄印若形成合作机制 将在亚太与美制衡

“如果中俄印3国联合,所产生的力量将是现象级的,3国总人口超过全球人口的40%,3国总面积将达到2996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面积 22.5%),这清晰显示出3国拥有的人力资源、巨大市场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今年4月,孟加拉国学者舍纳利撰文呼吁孟加拉国重视中俄印打造地缘政治同盟的战略意义。舍纳利称,中俄印三角关系一说最早由俄前总理普里马科夫提出,如今,当西方越来越寻求通过军事手段实施人道主义干预时,亚洲巨人们更加意识到他们需要保卫自己的利益。

俄罗斯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叶夫谢耶夫对《环球时报》说,俄印中加强互动对地区合作是积极信号。如果3方合作机制能够形成,就能与美国在亚太形成制衡。目前,美日也在极力拉拢印度,而俄罗斯和中国必须拉住印度。印度尼赫鲁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学者古马尔对《环球时报》说,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俄印峰会必有特殊意义,但由于中印边界问题悬而未决,两国互信不够,目前中俄印峰会的实现还有难度。他说,印度目前很希望加入上合组织,如果成功,届时3国峰会可在上合框架内实现。

21日,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日本学者对《环球时报》说,当前形势下,日本尤其关注中国外交动向,中国针对日美同盟加强与印俄联络是“高明之举”,日本也会有所警觉。该学者说,我希望中国能像唐朝那样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但当下日本无法了解中国的真实意图,于是因警觉而产生了对抗。

环球时报社评:俄印蒙总理同时访华 奢侈的巧合

《环球时报》社评文章认为,一些评论把中国的陆上外交成就同海上受到美日“包围”做对比,认为中国的海陆外交可谓“冰火两重天”。

然而中俄印并非走在“构筑同盟”的路上,中国的海上形势也不像一些人分析的那样糟糕。中国对周边外交一直高度重视并用心经营,有耕耘就有收获,以中国当前的实力和其不断增长的趋势,中国有能力营造以友好及合作为主基调的周边大环境,同时化解和应对西太平洋上的任何风浪。

中国是俄印蒙各自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亚太很多国家最大或名列前茅的贸易伙伴。在整个地区,中国首先是贸易大户和合作者,也是利益的提供和分享者。中国经济上的崛起和繁荣奠定了周边大外交的基调,它不是人为说改就能改变的。

近日中越在和平解决南海纠纷上有突破,加上中印两国陆地边界争议得到较好管控,这些都说明领土问题不必一定是中国周边外交不可逾越的绊脚石,完全可以通过谈判协商方式加以处理。亚洲对和平发展的真实愿望真实而又强烈,各国要做的是正视这个愿望,别让它输给民族主义的口水。

亚洲没有哪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能够超过美日同盟的紧密度,但就地区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来说,中国与俄印蒙等国的关系还是跟得上的。


俄罗斯总理梅德杰韦夫

不少普通中国人对中俄战略合作能走多远存有疑虑,但两国关系从叶利钦时代开始不断上台阶,这形成两国彼此间的巨大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它们逐渐固化,几乎没有退路。

中印的问题更多,看看印度媒体,似乎一根火柴就能把两国的积怨点着。然而中印关系这些年成了某种意义上“有领土争端国家之间合作处理边界问题的典范”,现在无论中国还是印度都很难承受两国关系的再度恶化。

蒙古常被美日战略界当成打在中国边上的一个楔子,蒙古也提出美日等是它的特殊“第三邻国”。中国没有计较蒙古的“摇摆”,中蒙关系这些年愈发顺利,相互吸引力在增加。

俄印蒙三国总理同时访华,他们的国家包含了中国近一半的陆地边界。这三个国家都曾在不同时期与新中国关系紧张甚至敌对,但如今都成了朋友。中国今天的外交属于“稳扎稳打型”,对外战略目标与实力相匹配,因此中国外交整体上是“宽裕”的。这也是亚洲和平与稳定局面总体感觉比较“宽裕”的重要源泉。

Sunday, October 20, 2013

人民之友工委会在2013年迈入新的里程碑 ——人民之友工委会成立12周年纪念主席团献词

人民之友工委会在2013年迈入新的里程碑
——人民之友工委会成立12周年纪念主席团献词

主席团:黄贵文、詹玉兰、朱信杰


大马人民之声新山支会从2001年成立"柔佛州人民之友工委会"。直到2012年底,大马人民之声总会基于本身的考虑,决定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停止派驻柔佛州协调员,并关闭在新山的办公室。作为已经在柔佛州活跃了12年的“柔佛州人民之友工委会”,决定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继续为推动柔佛州以至全国的民主人权运动,作出一些努力和贡献。


从2013年起,我们便在"SAHABAT RAKYAT"(人民之友)名义下展开活动,人民之友成立的工作委员会便是人民之友工委会,英文名称为SAHABAT RAKYAT WORKING COMMITTEE。工委都是自费义务参与的工作者。

如此一来,人民之友工委会已经正式脱离大马人民之声的隶属关系,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摆脱西方民主人权思想的束缚。因此,我们将一如既往为朝向推动真正民主人权的理论建设,做出努力,我们将一如既往为贯彻我国的真正民主人权的政策主张,继续奋斗。

工委会将以《世界人权宣言》、国内各非政府组织通过的《马来西亚人权宪章》以及2013年3月6日全国民间组织发表的《第13届大选20点诉求》三份文件作为我们今后推动我国民主人权运动的工作纲领。我们关注的议题仍然包括地方性和全国性范围,目前我们进行具体的工作层面以柔佛州为主。

过去柔佛州人民之友工委会一直秉持和人民之声总部维持不分上下、平等对待、各自独立、共同奋斗的关系处理原则。工委会自2009年便根据通过的三份工作规则进行工作,所以工委会在脱离人民之声的隶属关系并不影响人民之友工委会的主要工作。不同以往的是,以前人民之声总部在新山派驻一名全职的协调员执行人民之声总部制定的工作项目。2013年后,人民之友工委会没有受薪工作人员。

从2011年到2013年,人民之友工委会正好进入两年一届成员改选。我们对已经离开工委会的各个前工委深表谢意,感激他们过去的贡献和努力使工委会在我国民主人权的工作产生一点作用。另外,我们也欢迎新加入工委会的成员。你们的参与除了更加丰富工委会的观点视角,完全有益于工委会今后探讨工作主张之外,也将有助于工委会进一步实践团结各党团的工作。

第13届大选之后,宪制斗争仍然是人民寄望改变现状的主要政治斗争道路,同时我们深信非政府组织在议会斗争上大有可为。只要各个党团认同争取民主人权的大方向,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而进行真诚团结,在尊重彼此地位平等、大家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我们愿意和所有来自各族群各宗教的非政府组织、各党派人士紧密合作。恰逢12周年纪念,人民之友工委会今天举办《民间组织・议会斗争・民主人权》论坛,冀望通过探讨现今非政府组织的社会运动路线的相关问题,论坛将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我们愿与全国各关心民主人权的同道共勉之。

此论坛其他文章链接:

1. 人民之友工委会在2013年迈入新的里程碑 ——人民之友工委会成立12周年纪念主席团献词
2. 民间组织 必须掌握议会斗争; 建立联合阵线 力争民主人权
3. 自由是踩界踩出来的, 公义是抗争抗出来的
4. Mesej daripada Presidium--Sahabat Rakyat Working Committee melangkah maju ke satu era yang baru pada tahun 2013
5. Civil Society Organisations and Change: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6. Pertubuhan Masyarakat Harus Kuasai Perjuangan Berparlimen; Membentuk Barisan Persatuan, Perjuangkan Demokrasi & Hak Asasi Manusia!
7. Liberty through Challenging Boundaries, Justice through Resisting

民间组织 必须掌握议会斗争; 建立联合阵线 力争民主人权

民间组织 必须掌握议会斗争
建立联合阵线 力争民主人权

- 刘锡通 –


【编者按语】本文是资深的华团与华教工作者刘锡通律师,应邀在2013年10月20日人民之友工委会为庆祝12周年纪念而在柔佛州古来新国泰酒楼举行的“民间组织•议会斗争•民主人权”专题论坛上所发表的论文全文。

首先,我要趁人民之友工委会成立12周年之际,在这里举办“民间组织,议会选举,民主人权”的论坛表示衷心的祝贺。

在这十多年的岁月里,人民之友工委会在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匮乏及各种不为人知的压力下,坚定不移地为他们的维权信念奋斗,并作出骄人的成绩来,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去年10月间,在大选迫近眉睫时,他们与柔州兴都权利行动力量适时的共同发布了《柔州非政府组织第13届大选告人民书》。他们在《告人民书》内表明,他们认同《民间组织(大选)20点诉求》作为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平等和民主国家的“改革议程”,并根据这份文件的基本精神,结合柔佛州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当下的主张和号召: “打破巫统霸权,建立民主联合阵线;团结全州人民,实现三大迫切诉求“(内容参阅suaramjb1.blogspot.com/2012/10/13_19.html)。这份《告人民书》内的议程虽然只限于柔佛州范围内推动,似有不足之处,但却收到丰硕的效果。至少在关键性时刻,他们已添上一把力,把国阵多年独霸和垄断柔州议会的局面打破,使民联能在州议会内扮演一个强大的制衡角色。

20点诉求涵盖的领域很广,而且层面深入,虽然不能在短期内实现,但他们已下定决心,继续在目前建立起来的基础上奋斗下去。他们矢言要把20点诉求作为今后20年到30年的“工作纲领”。他们的这种坚强的意志力和献身精神是一个致力于改革社会旧体制的个人和团体不可或缺的条件。我们应该对他们的这股毅力和精神表示敬佩。

人民之友工委会表明举办这次论坛是“旨在提供一个大家思想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以下三个课题:

1. 今后我国民间组织应该如何扮演与人民同在的角色?

2. 现阶段民间组织如何对待和掌握议会斗争?

3. 我国民主人权运动当前任务是什么?共同探索我国民间组织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更有效推动我国民主人权运动向正确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在现阶段将巫统霸权统治和种族主义制度彻底埋葬的方案。

第一,我们先谈民间组织该如何扮演“与民同在”的角色。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各族之间都有一定的隔膜和矛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事实经过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自然就会互相适应、互相调节,把原是隔膜和矛盾状况,通过互相转化而达致统一和谐的局面。但这种转化是不可强求或逼迫的,只有通过理性和坦诚的对话才有助于化解矛盾,不能将一族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强加在别族的身上,导引出族群的冲突,深化了原有的矛盾。

殖民主义者对各族分而治之,国内统治精英更是变本加厉

殖民地时代英帝国政府因担心人民会合作团结起来把殖民地政府推翻,因此他们不会也不想采用妥善的措施来协助或鼓励各民族合作团结,相反的他们却采用“分而治之”的手段来分化或隔离这些民族,把他们原有的小矛盾发展到大矛盾,进而使他们鹬蚌相争,让统治者坐收渔人之利。

从表面上看,各族是生活在同一的列车里,事实上列车是分割为不同的隔间(Compartments),各族都被安排在不同的隔间自生自灭。虽说大家都可自由接触,甚至做好朋友,可是心理上则有一段距离,例如华人被迫迁到新村,马来人则滞留在甘榜,印度人及达雅人则分别聚居在园丘和山林。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背景各有不同,在这情况下,任何民间组织想要跨出族群去“与民同在”,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原因是当时民智未开,各民族都是相对的保守、闭塞,不容易接受外来的影响。另一方面,政府为了争取人民的支持,偶尔也会表示亲民,高喊“与民同在”的口号,可是他们心目中的“人民”范围是局部和片面的,而不是全面的。即使到了国家独立之后,那些承接殖民地政府衣钵的国内统治精英当权后,反而有变本加厉的趋势。

巫统主导的政府“以族为本”或“以族同在”导致滥权贪污

首先,巫统是以一党独大的地位来组织一个以巫华印三族为主的种族性政治联盟,垄断整个政权的运作,之后他们就以维护巫人特别权利的唯一守护神自居,自然就得到大多数巫人的信任和支持。日久之后,巫统地位巩固了,他们就将政治联盟扩大,开始收编一些边缘性的政党,并将“联盟”改称为“国阵”。

1969年国阵在大选中失利,政府就宣布解散国会,并设立一个国家安全理事会来代替政府操作。从此开始,许多不利于非巫人族群的措施就相继出现。根据最近民联实权领袖安华在沙巴非法移民皇家调查庭供证说:“国家安全理事会设立了一个秘密的工作队(a secretive task force)负责以独断独行的方式批准发公民权给非法移民。这工作队直到上届大选还存在,工作范围也不只囿限在沙巴而已,还扩展到全国各地,以前涉及的非法移民人数只是数千人,现在则是以数万人计。”这种独断独行分发公民权给非法移民的做法,分明是在扩大国阵的票源,顿使巫统主控国阵的力量加强许多,而国家的命运也牢牢受巫统支配。从此巫统就目空一切,把巫统与国阵划上等号,把国阵视为政府,又把政府视为国家,最后只要巫统做什么事,就相等于国家做什么事,任何人反对巫统、批评巫统就是反政府、反国家,其罪名是不容小看的。这样把“巫统”、“国阵”、“政府”及国家四者混为一谈(Conflation),其效应有以下两方面:

• (1)国阵可以堂而皇之的动用人民纳税来的公款作为宣扬国阵的各种政治活动;

• (2)国阵可以随心所欲的动用人民纳税来的公款进行歧视性的资源分配。

这两种效应都引发了滥权和贪污行为,尤其在“你帮我,我帮你”的歪论下,强调土著至上,其他族群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忽视,结果“以民为本”或“与民同在”就变成了“以族为本”或“以族同在”的宗法或制度。宗法式制度是一个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的社会制度,其特征是维护着少数上层贵族的特权和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这制度对某些人有利而不利于另一些人,没有把全民利益考量在内。这种治国方法自然会引起被忽视族群的不满和反抗,将过去支持政府的做法改为反对政府,这种钟摆式的反应在“你帮我,我帮你”的政治术数下就产生了恶性循环,使族群的矛盾不但没有纾解,反而越来越极化。对于这样的局面政府不但无动于衷,也没有反省,反而把矛头指向这些不满的族群,并向他们施以报复以示惩戒,同时还理直气壮的声称不会因此而引为内疚,更无须因他们的感受而向他们道歉,其气焰之盛实是一时无两。至于“你帮我,我帮你”的政治哲学是否含有行贿色彩,是否还有间接地否定了人民的自由投票权的宪法保障,政府一概不理。

统治集团所谓的“以民为本”或“与民同在”的实质何在

另一种“以民为本”及“与民同在”的官方版本就是出自于香港特首梁振英。梁特首在被选担任该职不久,凤凰电视台曾为他作了一次访谈。当他被问起就职后要如何治理香港时,他回答说:“首先他要与民拉近地理距离,多与人民接触,沟通了解,以促成团结;其次就是拉近心理距离,进行心理建设,磨合思想上的矛盾;其三就是拉近政治上的距离,与人民在政治上取得共识。”其实香港基本上并非是一个多元族群的社会,同时绝大多数的人民都是生活在一个弹丸之地。要说地理距离就是零距离,但是地理上的零距离并不一定能够产生心理上的零距离。政客们常以为只要多安排一些便装出巡,接触人民,有人前簇后拥,见到孩童就抱起来亲亲嘴,“以民为本”就算大功告成。殊不知这种接触论就根本起不了作用。这不但是对同一民族、同一语文、同一国家的香港起不了作用,对一个多元民族、多种语文、多种宗教的国家如我国更是如此。若梁特首能从心理建设开始,调整人民的心理,进行思想的交流和转化,多做一点公平、公正、平等的事,对人民彼此尊重、彼此了解,促进互信,自然就会取得人民的合作和支持。那么一切的所谓拉近地理距离和政治距离就容易迎刃而解,即使不拉也自然靠近。

心理建设在我国来说是由林连玉首创的一种治国理念。他主张以多元开放的思想来取代单元封建的思想。他义正词严地指出目前政府推行单元政策的祸端,认为政府若以一族独大的心态、以君临天下的威势来治国,弱势民族虽在压力下屈服于一时,但却会产生心理上的长期失衡和不满,什么时候会引起爆炸性的反应是没有人可以预料的。另一方面,受政府过于宠爱的民族一直能够在受保护下不劳而获的取得许多资源的分配,日久之后在心理上就会不思长进而渐渐腐化,必须靠拐杖才能站立起来。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不好的征兆。

林连玉早已强调在独立建国对各族灌输共存共荣的精神的重要性

林先生认为在独立建国伊始,最重要的是对各族灌输共存共荣的精神,把各族视为一家人,权利与义务平等。对一些经济和教育上落后的族群,国家必须制定条例对他们支持和帮助,但不能将它刻划在宪法里,使我国出现两种不同阶级的公民。他认为一个族群的落后只是暂时性的,只要政府推行民主公平的政策,后者的困境就会得到解决,可以与其他族群平起平坐,参与公平竞争。可是林先生的共存共荣的理念、争取母语教育平等却被视为是颠覆国家的行为,最终导致他的公民权被褫夺。在被褫夺公民权之后,林先生曾自信的说:“十年之后当思我。”

当我们回顾我国独立后的50年,国家在国阵的统治下,族群矛盾的极化已日趋严重,更遑论团结与和谐。目前一般的非政府组织和学者都主张政府应该采纳多元开放的思想以取代单元闭塞的旧理念。林先生在半个世纪以前提倡的治国理念可说是后继有人。希望年轻一辈的维权人士能秉承林连玉的精神,发扬光大,为国家创出一个美好、繁荣、强盛的将来。

个人表达对民间组织该如何扮演“与民同在”角色的看法

至于说民间组织该如何在我国扮演“与民同在”的角色,我只能从我多年参与华社民间组织的工作经验中作检讨。个人觉得民间组织在过去进行的跨族群的“与民同在”工作,确实是乏善可陈,而政党也未必做得好,只因为大家都没足够的社会条件来推动各族群的交流和合作的事业。自从民联的实权领袖安华在马来人社会掀起“烈火莫熄”(Reformation)的改革浪潮,非政府组织的活动才有突破性的进展,在推动跨族群的“与民同在”的工作也比以前容易得多。从308的政治海啸到今年的505大选,民联能够取得51%的各族选民的支持,我们可以乐观的说,社会改革事业还是大有作为的。

近年来华社也培养了不少双元或多元语文的人才,可以在不同族群中做沟通和交融工作。人民之友工委会的成员中也有不少年轻人,不但具有掌握一种语文以上的能力,同时对民主人权的认识也很强。他们与其他领域里的民间组织也建立了一定的共识,可以共同开拓和扮演跨族群“与民同在”的积极角色,深入各地各阶层推广思想启蒙工作,让民众了解霸权统治和种族主义对国家社会是有害无益的,也让他们知道当前的政府是如何运用一些伪论据的“社会契约”和“接触论”等来合理化他们的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人民之友工委会肩负历史使命,曾在去年的《告人民书》内向民主政党或个人宣示认同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平等和民主的“改革议程”,并结合柔佛州的具体情况提出“打破巫统霸权,建立民主联合阵线;团结全州人民,实现三大迫切诉求”的行动号召,我们希望他们在这基础上扩大工作范围,实现他们及其他维权组织的愿望。

第二,在现阶段民间组织应如何对待和掌握议会斗争?

这议题是目前反对党和民间非政府组织最关注的焦点。反对党由于受党性的影响,他们的斗争自然是以党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民间的非政府组织则是以全民利益为主要的斗争目标。它们之间虽有如此的区别,但两者还是可以建立合作关系。不过非政府组织必须严守“议政而不执政”的独立性,若有任何非政府组织的领导人要参与争取执政权,就不如脱离非政府组织,一心一意的去参加政党,以免反对党成功夺取执政权后,与非政府组织产生利益冲突,陷入困境。若政党人物在民主人权认知方面能与民间组织取得共识,不管他是属于什么党,我们都可以在这基础上进行合作。

目前旧体制的结构性腐败已经达到无可药救的地步,非政府组织已很难在民主人权方面与统治集团取得共鸣,而且也不会因他们宣扬什么改型计划而与他们合作,因为人民已经受骗太久。若选举制度还是继续受到他们的操纵,可以毫无忌惮的把公民权发给非法移民,为腐败政权充实票仓,那么反对党想进入象征民主殿堂的国会门槛就会被堵住,致使反对党永远没有执政的机会,那么人民对两线制的渴望就会成为梦幻泡影。

三权分立的民主机制已受破坏,非政府组织还须坚强奋斗下去

另一方面,我国虽说是一个奉行三权分立的民主机制,可是历年来这民主机制已经受到国阵破坏而变成单权独霸的局面,强悍的行政权已使立法和司法权黯然失色。看看马哈迪执政时代,他如何滥用权力干预司法;如何将联邦法院院长撤职;如何随心所欲将宪法修改以满足他执政的野心;如何削减统治者的权力,便会知道三权分立的民主概念已荡然无存。像马哈迪这种马基雅维里(Machiavelli)信徒如果继续存在于执政圈内,我们就很难看到有什么机会掌握议会内外的斗争。但作为一个维护人权的非政府组织,还是需要坚强的奋斗下去,直到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被铲除为止。

目前非政府组织内的净选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净化选举工作,他们成立了“人民仲裁庭”,于今年9月18日在首邦市首次开庭,共吸引了逾百名国内外法律界专才及研究人员出席。仲裁庭以尼泊尔联合国发展计划宪法专家亚斯泊凯教授为首,前外交部东盟事务处高官拿督阿扎、前马大经济与管理学副教授玛雅斯以及大马基督教总秘书赫门等仲裁员组成,其代表性与权威性是不容否定的。仲裁庭是根据全国第13届大选是否出现操纵性立法框架、操作性选票、操作性行政程序作出调查。该庭也关注在本届大选中选委会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恰当,并会将分析和调查的结果和建议交由净选盟公布。结果如何就让大家拭目以待。

净选盟所领导的在宪法领域的斗争是具有震撼政权的威力的

净选盟在宪法斗争的领域里进行这一类的活动是具有震撼政权的威力的。仲裁庭的成员都是国内外的专才,他们的调查报告政府是不得不给予重视,因为它在国际社会的说服力是很坚实、很动人心的。政府若不重视它而给予积极的回应,净选盟已经决定要再度到街头请愿,到时群众参与的人数必会比以前集会的人数更多,它的作用肯定会比董总进行的什么签名、汇报、呈备忘录等等旧模式有更大的效果,更吸引跨族群的市井小民的支持,不会像董总那样一会儿说要投诉到联合国,一会儿说要告政府,但却是空雷不雨。这种举棋不定的风格真叫人无所适从,尤其是那名口不择言、言而无信的董总实权领袖,当有人建议占领教育部的时候,他却迫不及待的澄清说这是精神占领,这种精神占领连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曼也想象不到,要不然他也无须要亲身到华尔街去风餐露宿了。当然政府也巴不得看到其他维权组织今后也学董总那样的精神占领政府部门,省得政府劳师动众派暴动队去抓人。任何阿Q型的人物如果对政府不满,只要睡在床上做精神占领政府部门的美梦就可解决他所渴望的东西了。

第三课题是探索我国民主人权运动当前的任务是什么?这些民间组织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推动人权运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在现阶段将巫统的霸权政治和种族主义彻底铲除?

在第13届大选之后,巫统看到民联虽然不能执政,但却能获得51%的选民支持,心理总会忐忑不安,在国际社会的监视下也会脸上无光。因此,很多落选的巫统领袖的种族主义思想真貌就暴露出来让我们一览无遗。看近日国阵政府的一些新措施,许多人都会感受到“你帮我,我帮你”那种秋后算帐的效应。因此那51%支持民联的选民要吗就做顺民,要吗就不走回头路,继续向两线制的目标义无反顾地迈进,不能再犹豫。这是律师公会前任主席杨映波在最近一场论坛中表示的观点,他认为选择第二条路是对的。个人也是如此看法。

“建立民主联合阵线以打破巫统霸权”的策略值得参考

至于说民主人权运动当前的任务是什么?个人认为,人民之友工委会在第13届大选前建议建立“民主联合阵线”以打破巫统霸权的策略仍有参考价值。他们主张:“在这个民主联合阵线,不仅要包括目前组成民联的三个政党,同时也要同反对巫统国阵的各政党,如人民党、社会主义党、人权党以及来自不同族群、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民间组织和个人,只要他们愿意反对巫统国阵的贪腐以及反对种族主义霸权,不论是什么民族、什么阶级、什么党派集团、什么宗教信仰,都应受欢迎加入这个民主联合阵线中来。唯有这样,为民主人权而斗争的队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快速兴旺起来。”这个主张的基本内容,尤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个人很同意。不过非政府组织与政党组织本质上是有差别的,非政府组织功能只是“议政”不是“参政”。议政者志在监督和鞭策政府,目的是在纠正政府的错误。如果政府已经在结构上腐化到了不可药救的地步,非政府组织就负有使命推动人民反对政府,同时物色一些能有作为的反对党来取代旧体制,改革不公平、不民主的旧体制。若这些政党的斗争理念能符合人民的意愿,必定会与人民产生共鸣,人民也会把他们推向执政的平台。到时他们成为政府取得政权后,他们也可能慢慢被权力麻醉和腐化,逐渐又与非政府组织分道扬镳,到时非政府组织也会对他们施以更严厉的批评和鞭策。这就是非政府组织之所以必须与政党保持一定距离,保持独立和自主之故。不过,这都是将来之事,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须要大家精诚合作,继续向前迈进以完成第13届大选51%选民未竟的事业,那就是:改朝换代。

根据星报2013年9月7日的报导,首相也开始对非政府组织感到兴趣,他甚至承认和赞扬非政府组织对国家发展的贡献。他说:“在最近政治版图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资讯媒体的急速发展下,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性是没有任何东西可比的。”不过,这种种表扬都只是针对45个马来人非政府组织的领导人讲。他又说:“虽然马来人非政府组织在处理方法上与政党(巫统)不同,但他们的目标和原则是一致的,这目标和原则是以回教为指导原则,同时也需要保证马来人和国家的发展。它也确保马来人的利益会受到保障。”他同时也邀请这些非政府组织参加9月14日政府在莎阿南玛拉科技大学主办的一个大型的马来人集会。该集会是以“壮大马来人经济”(Empowering Malay Economy)为主题。首相的上述一句话强调“这些非政府组织的目标和原则是与政府一致的”,其含义是令人玩味的。他们要扮演的角色是否是政府的传声筒?或外围组织?或成为政府结构中的一部分?有待人们观察。

目前尚有华团领袖把非政府组织视为洪水猛兽,诚为可悲!

在建立“民主联合阵线”的过程中,推动建立者也得充分了解华社中还存有一些民间组织领导人还是不能赶上新的思想潮流,他们在处理关键性的社会问题时,还是墨守成规,不敢稍越雷池半步,同时还会把非政府组织视为洪水猛兽。一个很突出的例子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位董总实权领袖。他本来是某基金会的主席,基金会鉴于该会过去的活动都是囿限在自己的族群内,所以为了打破这种局限,便通过议决要与非政府组织联系,共同探索是否在维权工作上互相合作,以壮大一切维权的力量,一如当年林连玉先生那样想与马来人和印度人文教团体打通彼此之间的关隘,探索共同合作争取母语教育人权的可能性。可是事过不久,在一次的理事会上,该名领袖一开始就质问大家说:基金会是否是一个非营利有限公司?同时还警告说政府是非常关注非营利有限公司之活动的。他说会前数日有些常董与一些非政府组织去拜访当时刚上任的雪州大臣是不妥当的。他的言论即刻就引起理事会的不满和驳斥,使他感到脸上无光而愤然退席,不再主持会议。从此他除了保留基金会的永久会员外就不再参与基金会的一切活动。这行为充分暴露了一个思想闭塞的封建型人物在一个为了争取母语教育人权而久经政府打压和边缘化的机构当领导人,在还未经历任何的风浪前就打退堂鼓,结果只能显示自己的懦弱和不济而已,那能负起改革旧体制的使命。不但如此,这位人物在上届大选前夕,一边厢声言要支持两线制,还要到振林山支持行动党的候选人林吉祥;另一边厢则拐道去为居銮的马华候选人站台。这种出尔反尔的游离态度真令人心寒,叹为观止。这类人物若参与到净选盟或绿色盛会,恐怕带来的不是净化剂,而是污染思想的催化剂。

民联中有人要与首相对话,有人提醒必须尊重人民的知情权

另外一点需要关注的是民联三党中的伊斯兰党和公正党的主要领导人最近分别尝试要与首相对话,想与国阵合作。行动党柔佛州主席巫程豪就立即提醒民联各党领袖必须要尊重和重视人民的知情权,让他们知道他们究竟谈的内容是什么?而民联三党也必须在事前取得共识。如果谈合作是为了改革马来西亚,大家是赞同的,否则他宁可继续当在野党领袖也不能放弃原则。这名行动党领袖的立场是对的。非政府组织也应该和三党领袖接触以了解事实真相,打破黑箱作业的陋习,人民才会对民联有信心以及继续对他们支持。

这次论坛要探讨的另一个课题是要如何结束巫统的霸权统治和种族主义。个人认为,在探讨这课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巫统的霸权统治和种族主义是怎样形成的?其根源在哪里?他们又是根据什么理据来推行霸权政治和种族主义?这些课题的历史背景并非本文可以负荷、可以道尽的,在此不再赘述。不过可以在此总说一句,霸权统治和种族主义是一对双胞胎,是同出一源。这源头就是巫统将“扶贫济弱”修善行为变成“少数人致富的特权”,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被巧妙地混在一起(conflation),就好像上述例子。巫统把“国阵”、“政府”和“国家”划上等号一样,让少数既得利益者可以浑水摸鱼,把国家的财富化为己有,助长滥权和贪腐的肆虐。我们要让马来人社会明白,我们批评新经济政策并非是它推行“扶贫济弱”的部分,这部分是真正惠及各族的贫穷阶级,而不是让少数人利用它来致富的工具,更不是他们的特权,我们要把浴盘的脏水倒掉,并不意味也把婴儿清除,只要公款用得合理,我们还是要支持“扶弱济贫”的政策的。

必须揭穿巫统虚构“社会契约”来推行其霸权统治的欺骗伎俩

至于巫统推行霸权统治和种族主义所用的理据和工具就是他们虚构出来的所谓“社会契约”。对这理据也有许多学者为文加以驳斥,连国阵其他成员党也表示不满,可是巫统还是执迷不悟,无动于衷。每当非土著要求巫统终止种族主义政策或霸权统治,保障合法人权时,他们就搬出这个伪契约来合理化他们的霸权行为。他们片面强调所有马来西亚公民包括非马来人早已同意“社会契约”的内容,即:马来人的地位是比非土著更优越的,而回教也享有支配地位,甚至支配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可是当“社会契约”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时,他们也可随意修改它以满足他们的欲望。可是反过来有些学者指出:“在产生宪法协议的过程中,参与谈判的各造,包括那些代表马来民族和回教信仰的单位都同意国家机关不会对任何一个宗教给予特殊支持,施予强制或扩大优待,并且在原则上对信仰、仪式和宗教权的事务维持距离的立场。”这是对宗教自由的共识或约定,可是现在则变了样。

另外,在文化教育方面,1957年的教育法令可以说是一份有明文规定的“社会契约”,是各族领袖经过不少次谈判订立出来的法律文献,是具有真正法律地位的各民族契约。可是经过4年后,1957年的教育法令便被1961年的教育法令修改得面目全非。这些例子都分明显示政府并没有诚意看待社会契约。

本文是个人的浅陋之言,旨在抛砖引玉。若有不当或不足之处,尚待大家不吝指教。

2013年10月


此论坛其他文章链接:

1. 人民之友工委会在2013年迈入新的里程碑 ——人民之友工委会成立12周年纪念主席团献词
2. 民间组织 必须掌握议会斗争; 建立联合阵线 力争民主人权
3. 自由是踩界踩出来的, 公义是抗争抗出来的
4. Mesej daripada Presidium--Sahabat Rakyat Working Committee melangkah maju ke satu era yang baru pada tahun 2013
5. Civil Society Organisations and Change: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6. Pertubuhan Masyarakat Harus Kuasai Perjuangan Berparlimen; Membentuk Barisan Persatuan, Perjuangkan Demokrasi & Hak Asasi Manusia!
7. Liberty through Challenging Boundaries, Justice through Resisting

自由是踩界踩出来的, 公义是抗争抗出来的

  自由是踩界踩出来的,

公义是抗争抗出来的
- 丘光耀博士发言提纲

Liberty through Challenging Boundaries, 
Justice through Resisting

【编者按语】本文是政治学者与演说家丘光耀博士,应邀在2013年10月20日人民之友工委会为庆祝12周年纪念而在柔佛州古来新国泰酒楼举行的“民间组织•议会斗争•民主人权”专题论坛上所发表的发言提纲。

505后的局势概览:国阵走老路,民联迷失路


1.  巫统走更强硬的马来种族威权路线
2.  国阵其他族裔成员党式微,再激烈的党争权斗也引不起社会关注
3.  民联整体士气和三党的凝聚力不振,提不出更鼓舞人心的政治论述
4.  民联议员欠缺议会外冲击威权体制的勇武精神
5.  民间ubah风潮两极化:“真犬儒主义”和“假激进主义”
6.  主流媒体公信力下挫,网络和社交媒体热潮降温
7.  除了绿色盛会,社运界“动员力”十分有限
8.  经济民生越发艰苦
9.  社会治安日益败坏
10. 国际外围因素的负面效应

1.壮大民联,促成两线制不是为了落实政党权位的“交换”(alternation of party),而是治国方略的“替代”(alternatives in policy)。这是为确保不让政治投机分子“运动群众”来谋个人或集团私利。故此,民联替代国阵的“世界观”必须是更多元和更进步的哲学,而不是更保守和单一的原教旨主义。故此,民联和国阵竞争的世界观,应该是:
1.1. 多讲公民自由权(civil liberties),少讲“民族平等”(ethnic equality),因为“平等”会吓走正享受“拐杖特权”的马来人。然而,拓宽“公民自由权”不会让马来人的心理感受到威胁。况且,自由乃一切权利之母,我们争取更多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文化自由/教育自由,这个自由权的扩大化,有利于后续争取其他权利的落实。
1.2. 多讲团结互助(solidarity),少讲精英绩效(meritocracy)。这除了是给弱势阶层更多的援助外,也能反击巫统污蔑民联(尤其行动党)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式的“华人精英治国论”。
1.3. 多讲“可持续发展”,让“绿色政治”走入大马政治的主流,冲淡巫统的种族政治论述。
1.4. 多讲“两性平权”,让“性别政治”打破封建威权政治的观念,争取妇女投入改变洪流。
1.5. 多讲“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让集体、共有价值、共好、分享、利他的政治意识抬头,取代狭隘的种族主义和个人主义观念

2. 肮脏的选举制度决定了不公正的选举结果。民联如果认真看待“改朝换代”,首先必须勇武挑战肮脏的选举制度,否则第14届大选依然无法通过既成的选举制度推翻国阵。要有力挑战和冲击肮脏的选举制度,就要靠“不断踩界论”。
2.1. 手段:街头运动和议会斗争相结合(民主和自由是不断靠踩界踩出来的)
2.2. 影响:动员规模和持续时段相结合(打破昔日“群众集会不过夜”的SOP)
2.3. 地点:象征性和瘫痪性相结合
2.4. 合法:威权政体下的反对党,往往沦为民主橱窗,而“压迫哲学”将议会斗争等同于合法斗争,街头抗争等同于非法斗争。某些“选举政客”也顺应这种哲学,沦为“议会迷”,严守所谓的“合法主义”路线,避免“踩界”(以非法挑战恶法)。威权国家在迈向民主化的路径上,行政权主导的议会,其所制定法律的“公义性”和“进步性”,往往是取决于街头抗争的力度。昔日立下的“恶法”,经过不断的抗争和客观条件的变更,其“合法性”就会被质疑、否定,进而被废除。故此,合法、准合法、准非法、非法都不是绝对的、固定的概念。
2.5. 代价:所谓“出得嚟行,预咗要还”。但集体行动对政府的威慑性越大,政府对个人参与的打压性就越小。很多国州议员怕上街被定罪“罚款2000元”而褫夺议员资格,导致在“议会内舌战天下无敌”,“上街头抗争无能为力”。
2.6. 后续:即刻开展选民登记运动;持续举办监票算票培训课程;监督新选区划分内容;推动恢复地方议会选举;民联三党强化选举造势运动的方法。

3. 议会斗争和群众运动的有机结合。
3.1. 民主运动不等于选举运动。不要夸大选举也不要忽视选举的作用。
3.2. “改朝换代”是有力推进国家民主化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3.3. 五年一次的选举,不能取代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对权力(包括民联州政府和民联在野议员)的监督和参与。
3.4. 每一场的选举(包括补选)都是一次“群众政治教育”,有得选,就得选,还要认真选,不能弃选,不能“放水”选。
3.5. 民联议员不能只是每季度去议会开会,就叫做“议会斗争”;也不能在选区内做民生服务,就叫做“群众运动”。
3.6. 公民社会要高度监督民联议员在议会内的“问政素质”,包括出席率、发言内容、辩论能力、抗争勇气、投票记录等等,有否符合民主自由和社会公义。
3.7. 公民社会要高度监督民联议员在议会外的表现,包括民生服务、有否领导、组织和参加群众抗争运动;同非政府组织的协作;有否勾结地方企业财团出卖选民利益等等。
3.8. 既然是从事群众运动,民间组织也要培养有群众魅力的社会领袖,包括有能力提出进步论述、敢于同保守派社团或政客辩论、能有效生产和宣传其理念(如定期出版刊物、群派传单)、能发展组织力量(包括统战和渗透保守派阵营)、能有力进行社会动员等等。
3.9. 没有组织起来的人民,在威权政府眼中,只是一介草民。故此,公民社会要有组织,有理念、有教育、有行动,才能有效监督和冲击威权政府。
3.10. “选举造势”(包括演讲、灯光音响、吉祥物、周边产品、口号论述)是一门独特的群众艺术工程,行动党在有限资源下,因为掌握到了窍门,所以有利于拉抬群众气势,让竞选场子人山人海。
3.11. 为了扩大团结面,民间组织的意见领袖也要避免患上「山头主义」、「自我认知障碍症候群」等社运幼稚病。

4. 拥抱新科技、开拓新思维、创造新条件、建构新秩序。
4.1. 要有力地冲击国阵的威权统治,必须依靠科技革命下的新媒体(面子书,推特,youtube,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台)。
4.2. 科技革命只是工具,观念革命才是内涵。善用新工具,倡导新观念,才能有力反击国阵的“文化霸权”。
4.3. 葛兰西的“阵地战”:民间组织要扩大影响力,尤其年轻人不仅要参加社团、领导社团、改造社团文化,包括建立新社团。
4.4. 孙子兵法“军行篇”有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译文:从前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捕捉战机攻胜敌人。做到不可被战胜,就会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敌人出现空隙,就乘机击破它。因而,善于作战的人,能够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不一定使敌人被我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测,但不可强求)。现阶段的民联和民间组织,我们应该如何为民主和自由做部署?


此论坛其他文章链接:

1. 人民之友工委会在2013年迈入新的里程碑 ——人民之友工委会成立12周年纪念主席团献词
2. 民间组织 必须掌握议会斗争; 建立联合阵线 力争民主人权
3. 自由是踩界踩出来的, 公义是抗争抗出来的
4. Mesej daripada Presidium--Sahabat Rakyat Working Committee melangkah maju ke satu era yang baru pada tahun 2013
5. Civil Society Organisations and Change: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6. Pertubuhan Masyarakat Harus Kuasai Perjuangan Berparlimen; Membentuk Barisan Persatuan, Perjuangkan Demokrasi & Hak Asasi Manusia!
7. Liberty through Challenging Boundaries, Justice through Resisting

Mesej daripada Presidium--Sahabat Rakyat Working Committee melangkah maju ke satu era yang baru pada tahun 2013

Mesej daripada Presidium Sempena Majlis Ulang Tahun ke-12 —
  Sahabat Rakyat Working Committee  
melangkah maju ke satu era yang baru pada tahun 2013 

Suara Rakyat Malaysia (SUARAM) Cawangan Johor Bahru telah menubuhkan “Friends of SUARAM Working Committee” (FOS) pada tahun 2001. Pada akhir tahun 2012, SUARAM Pusat berkeputusan untuk menghentikan perlantikan penyelaras di Johor Bahru dan menamatkan pejabat urusan SUARAM di Johor Bahru atas pertimbangannya yang tertentu. FOS Working Committee, selaku sebuah pertubuhan yang aktif selama 12 tahun di Johor, memutuskan untuk meneruskan sedikit sebanyak usaha dan sumbangan terhadap perkembangan pergerakan demokrasi dan hak asasi manusia di Johor mahupun di seluruh negara secara berdikari.

Sejak awal tahun 2013, kami mula bergiat di bawah nama “Sahabat Rakyat”. Jawatankuasa kerja yang ditubuhkan oleh “Sahabat Rakyat” digelar sebagai Sahabat Rakyat Working Committee. Kesemua kerja kami ditanggung bersama oleh anggota-anggota Sahabat Rakyat Working Committee dan rakan-rakan seperjuangan secara sukarela.

Dengan itu, Sahabat Rakyat Working Committee telah secara rasminya berpisah dengan SUARAM. Dalam erti kata lain, kami telah membebaskan diri daripada kongkongan organisasi dan pemikiran demokrasi dan hak asasi aliran Barat. Kami akan terus mengorak langkah demi menggerakkan pembinaan teori demokrasi dan hak asasi sejati. Kami juga akan terus berusaha merealisasikan polisi demokrasi dan hak asasi sejati di negara kita.

Sahabat Rakyat merujuk kepada tiga dokumen berikut sebagai panduan program kerja dalam usaha gerakan demokratik dan hak asasi manusia. Dokumen-dokumen tersebut adalah :

2) “Malaysian Charter on Human Rights” yang diluluskan oleh NGO dalam negeri; dan
3) “20 tuntutan pilihan raya pertubuhan-pertubuhan masyarakat" yang diumumkan oleh pertubuhan-pertubuhan masyarakat pada 6 Mac 2013.

Kami akan terus mengambil berat terhadap isu-isu tempatan mahupun nasional. Setakat ini, kami masih bergiat aktif secara fizikal terutamanya dalam Johor.

Selama ini dalam hubungan dengan SUARAM Pusat, FOS Working Committee sentiasa berpegang kepada prinsip duduk sama rendah, bangun sama tinggi, kesamarataan, berdikari dan berusaha bersama-sama. Kami bergiat berdasarkan tiga Peraturan Kerja yang telah diluluskan sejak tahun 2009. Maka, perubahan hubungan dengan SUARAM Pusat tidak menjejaskan tugas-tugas utama kami. Sebelum ini, terdapat seorang penyelaras yang ditugaskan oleh SUARAM Pusat untuk melaksanakan tugas SUARAM di Johor Bahru. Mulai tahun 2013, Sahabat Rakyat Working Committee tidak lagi mengupah staf.

Pemilihan AJK Sahabat Rakyat Working Committee untuk penggal yang baru iaitu tahun 2013 hingga 2015 baru diadakan. Kami ingin mengucapkan penghargaan kepada setiap bekas AJK yang pernah berusaha bersama. Jasa dan usaha mereka telah menyumbang dalam kerja-kerja selama ini yang sedikit sebanyak memberi implikasi positif terhadap gerakan demokratik dan hak asasi manusia negara kita.

Di pihak yang lain, penglibatan AJK-AJK yang baru dialu-alukan. Penyertaan anda akan memperkayakan lagi persepsi di kalangan jawatankuasa kami. Ini pasti memanfaatkan perbincangan berkenaan agenda kerja Sahabat Rakyat pada masa depan. Selain itu, penyertaan anda turut membantu Sahabat Rakyat dalam pelaksanaan usaha perpaduan parti-parti politik dan NGO-NGO.

Perjuangan berperlembagaan (Constitutional struggle) masih merupakan garis juang perjuangan politik utama yang diharapkan oleh rakyat demi mengubahkan keadaan semasa selepas PRU-13. Pada masa yang sama, kami berpendapat bahawa NGO berpotensi memainkan peranan yang penting dan efektif dalam arena perjuangan berparlimen. Kami sedia bekerjasama rapat dengan NGO-NGO dan parti-parti politik semua kaum, kepercayaan dan agama yang bersetuju dengan halatuju perjuangan demokratik dan hak asasi manusia serta bertegas mempertahankan kepentingan rakyat. Kita harus juga berpegang pada prinsip saling hormat-menghormati dan kesamarataan sesama kita, di samping mencari persamaan sambil menyimpan perbezaan.

Sempena ulang tahun ke-12 Sahabat Rakyat Working Committee, kami menganjurkan forum "Pertubuhan Masyarakat•Perjuangan Berparlimen•Demokrasi dan Hak Asasi Manusia" agar isu garis juang gerakan masyarakat yang diambil oleh NGO-NGO pada masa kini dikaji sama-sama. Kami berharap idea yang lagi bernas dijana selepas forum pada hari ini. Akhir kata, kami akan bergabung tenaga dengan semua parti politik, pertubuhan dan orang ramai demokratik dalam usaha murni ini.


Artikel lain berkaitan dengan forum ini:

1. 人民之友工委会在2013年迈入新的里程碑 ——人民之友工委会成立12周年纪念主席团献词
2. 民间组织 必须掌握议会斗争; 建立联合阵线 力争民主人权
3. 自由是踩界踩出来的, 公义是抗争抗出来的
4. Mesej daripada Presidium--Sahabat Rakyat Working Committee melangkah maju ke satu era yang baru pada tahun 2013
5. Civil Society Organisations and Change: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6. Pertubuhan Masyarakat Harus Kuasai Perjuangan Berparlimen; Membentuk Barisan Persatuan, Perjuangkan Demokrasi & Hak Asasi Manusia!
7. Liberty through Challenging Boundaries, Justice through Resisting

Pengumuman / 启事 / Notification

Pertukaran alamat blog dan e-mel

Selamat sejahtera, Sahabat Rakyat Working Committee akan menggunakan alamat e-mail dan alamat laman web (Blog) yang baru seperti berikut bermula 1 Januari 2014:

Emel: sahabatrakyat.my@gmail.com
Blog: http://sahabatrakyatmy.blogspot.com

Sekian, terima kasih dan Selamat Tahun Baru!

*********************************************

更换部落格网址与电邮地址

本工委会由2014年1月1日起,开始全面使用以下新电邮地址及部落格:

电邮地址:
sahabatrakyat.my@gmail.com
部落格:http://sahabatrakyatmy.blogspot.com

谢谢关注。祝大家新年进步!

*********************************************

Change of blog and email addresses

Please be informed that Sahabat Rakyat Working Committee will be using the new email and blog addresses below commencing 1 Jan 2014:

Email:
sahabatrakyat.my@gmail.com
Blog: http://sahabatrakyatmy.blogspot.com

Wishing you a progressive new year!

通告

    欢迎热心人士下载印发、
资助印制大选告人民书
把国阵抛弃到历史的垃圾堆中去!

作为活跃于柔佛州的为民主人权和民族尊严而奋斗的两个组织——柔佛州人民之友工委会与柔州兴权会(HINDRAF JOHORE)针对第13届大选,在去年底联合发表了一篇主题为“打破巫统霸权,建立民主联合阵线;团结全州人民,实现三大迫切诉求”的《告柔佛州人民书》;我们毫不犹疑,也毫不含糊主张“把国阵抛弃到历史的垃圾堆中去”。

我们在去年底的几个大规模群众集会期间,将《告柔佛州人民书》的四种语文(巫、华、印、英)传单派发给群众。我们也想要到各地去分发这份传单又力所不逮,特在此提供四种语文的PDF版本,以便各方热心人士下载、印制成传单,分发给需要阅读它而又不懂上网的亲戚朋友和各界人士,帮助我们把传单传得更广。
……

点击此处以阅读全文

 

Malaysia Time (GMT+8)